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2014年01月23日12:15|來源:海外網|字號:
海外網1月23日訊 英國雜志《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1月18日發表了題為《奧巴馬的伊朗問題》的文章。文章稱,美國國會基本上不會幫助奧巴馬解決伊朗問題。
全文摘編如下:
在喬治·W·布什的總統任期即將結束時,白宮核心集團進行了兩次辯論,議題是:阻止中東敵人制造核彈的最佳手段到底是外交還是空襲?這兩次辯論分別針對敘利亞和伊朗。在兩次辯論中,時任國防部長的羅伯特·蓋茨(Robert Gates)都認為小布什可以先嘗試外交手段,這並不會降低美國對敵人的威懾力。2007年,蓋茨對小布什輕描淡寫地說,“我認為,世界上沒人會懷疑美國政府隨時准備使用武力的意願。”
如今,伊朗再一次在華盛頓引發了焦慮。奧巴馬派出的特使與另外五個大國的談判代表齊心協力,與伊朗共和國達成了伊核問題初步協議。在這之后,奧巴馬在國會受到了來自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嚴重質疑。初步協議於1月20日開始執行。根據初步協議,伊朗將會暫停核項目,作為回報,國際社會將緩解對伊朗的制裁。初步協議的執行也為達成全面的長期協議贏得了時間。在撰寫這篇文章的時候,100名美國參議員中已經有59人表示他們支持對伊朗施加額外制裁的提案,盡管奧巴馬提醒說,如果國會投票決定對伊朗施加新的制裁,伊朗可能會退出談判。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對初步協議持懷疑態度的參議員距離獲得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支持並不遙遠,這是推翻總統否決權的必要條件。(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強烈支持對伊朗進行更嚴格的制裁,這或許是因為眾議員們認為伊朗威脅退出談判只是虛張聲勢,或許是因為他們青睞的伊朗政策包含政權的改變。)奧巴馬團隊對此不予理會,他們確信施加新制裁將會毀掉和談,破壞國際社會對待伊核問題的一致性,而且還會讓美伊“走向戰爭”。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一位工作人員稱,如果某些國會議員希望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那麼他們應該站在美國公眾面前說明自己的想法”。
自從2007年以來,在伊核問題上起作用的幾個勢力幾乎沒有發生變化。像以色列這樣的友國和像沙特阿拉伯這樣的盟國依然認為伊朗是流氓國家,而且永遠不會兌現自己的核承諾。很多國會議員都從內心裡討厭伊朗政權,部分原因在於伊朗支持恐怖主義活動並對持異見者進行迫害,但是另一部分原因或許在於,在后薩達姆時代的伊拉克戰爭中,伊朗的影響力超過了美國。如果說伊朗現任總統哈桑·魯哈尼(Hassan Rohani)領導的伊朗政府向世界示好,那麼許多美國國會議員將此視為伊朗耍的花招,或者認為是現有的嚴厲制裁起到了作用。因此,他們認為必須要繼續對伊朗進行制裁,並且要提醒伊朗耍新花招是要遭到懲罰的。
另一個恆定因素是國內政治,尤其是今年美國將要進行中期選舉。美國以色列公共事務委員會(American Israel Public Affairs Committee)是一個支持以色列的組織,其影響力很大。該組織對國會議員進行游說,希望國會繼續向伊朗施壓。另外,伊朗人民聖戰組織(People’s Mujahedeen of Iran)的成員也對國會進行游說。盡管該組織過去曾與暴力活動有關,但是由於其反伊朗政府的性質,該組織還是在國會贏得了一些盟友。最后,犬儒主義依然是指導原則。參議院民主黨領導人並不急於就增加對伊制裁的計劃進行投票,而且內部人士表示,這非常符合某些參議員的利益。對於這些機會主義者而言,共同謀劃一個不會有任何結果的制裁法案是最理想的結果:這既可以避免艱難的外交政策權衡,同時也可以回擊批評民主黨對伊朗過於手軟的聲音。
但是,至少有一個狀況是新出現的:共和黨人普遍認為,奧巴馬的立場與小布什截然相反。全世界有很多人懷疑奧巴馬是否願意使用武力,懷疑他是否真想阻止伊朗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制造核彈。現在,伊核談判還處於早期階段。如果國會現在就甘冒風險毀掉伊核談判,那麼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奧巴馬的總統公信力已經陷入了危機。這一危機或許早就出現了,但是最直接的導火索是奧巴馬未能讓國會支持其對敘利亞動武的提案。坦白地說,批評者認為奧巴馬說的很多,但是真正動用的武力隻有無人機。
普京和阿薩德非常重視他
在公信力的問題上,奧巴馬在政府內外的支持者提出了兩個反駁意見。首先,對於去年在敘利亞問題上發生的事情,他們給出完全不同的解讀。他們說,那時白宮關注的是奧巴馬明顯的軟弱,而真正起作用的人——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和俄羅斯總統普京——認為美國對敘動武很有可能,而且后果很嚴重——所以他們才同意銷毀敘利亞的化學武器。
其次,他們還說,當沙特和以色列這類盟友提起美國的公信力時,他們的意思一般是希望美國軍隊通過戰斗和犧牲來推進他們的外交政策利益。
奧巴馬的支持者表示,在公開場合,以色列和海灣君主國家稱自己擔心與伊朗達成的核協議根本行不通﹔私下裡,這些中東盟友幾乎同樣擔心相反的結果:如果核協議順利執行,那麼這就有助於伊朗重新回到伊朗伊斯蘭革命以前的身份——即由什葉派領導的區域性勢力,進而嚴重制約以遜尼派為主的海灣君主國家的影響力。幾乎沒有跡象顯示國會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認真的思考。一位資深國會議員抱怨說,“如果我們真的達成核協議,那麼真正認真思考該協議對地緣政治權力制衡的作用的參議員不會超過5個人。”
總體來說,奧巴馬在外交政策方面並非毫無過失:比如說,他在處理敘利亞問題時就把事情弄得一團糟。但是在伊朗問題上,奧巴馬堅持和談是正確的,其中一項重要的原因是,國際社會在伊核問題上或許已經達到了空前的團結。如果有了國內支持,奧巴馬或許可以做出更大成績——但是,他似乎不會得到國內支持。
編譯:郝偉凡
海外網國際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責編:郝偉凡、王棟)
經濟學人,海外網,奧巴馬,美伊關系,伊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