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海外網海外網>>國際>>外媒集萃>>經濟學人>> 正文

深度解讀:印女外交官在美被捕顯示美印地位不對等

2014年01月08日11:21|來源:海外網|字號:

海外網1月8日訊 英國雜志《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1月4日發表了題為《含糊不清的信息》的文章。文章稱,印度女外交官在美國被逮捕一案引發了印度人的憤怒,美印關系也遭受了重創。

全文摘編如下:

印度和美國的領導人表示要努力建立更加緊密的雙邊關系,但是諸多巨大的障礙卻阻礙了通往目標的道路。民用核能層面的合作最能代表兩國尋求的合作關系,然而,印度法律對事故責任的規定卻引發了爭吵,所以合作遲遲不能推進。安全層面的合作也受到了限制,原因是印度擔心自己被視為美國抑制中國軍事實力的一股力量。貿易關系中也充斥著對專利權、簽証、市場准入和技術轉讓方面的爭議。盡管如此,導致兩國最大分歧的爭端似乎只是個微小的問題。該爭端的焦點是如何處理德夫亞尼·科布拉加德(Devyani Khobragade)的問題。科布拉加德是一位印度駐紐約的外交官。2013年12月,科布拉加德被捕,原因是她涉嫌偽造保姆暨管家的簽証申請文件。另外,她還涉嫌在保姆的薪資問題上說謊:她支付給保姆的工資並沒有她所說的那麼多,甚至還低於美國法定最低工資水平。后來,科布拉加德繳納了保釋金后獲釋。

印度政府認為,作為印度駐美領事館官員,科布拉加德享有外交豁免權。因此,印度政府對於科布拉加德被逮捕的事實以及被逮捕的方式感到十分憤怒。據報道,科布拉加德是在女兒的學校外面被逮捕的,而且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她受到了“多重侮辱,包括當眾被戴上手銬、遭到脫衣搜身、與普通刑事犯和毒販關在一起等”。曼哈頓檢察官否認了其中的一些控訴,而且堅稱科布拉加德“受到的禮遇遠遠超過了其他被告的待遇”。但是,對印度政客和評論人士而言,這一事件相當於違反了外交禮節的丑聞,而且幾乎可以算作是對印度尊嚴的侮辱。印度外交部長薩爾曼·庫什迪(Salman Khurshid)憤怒地表示,這“已經不再是關於某一個人的案件。它關系到印度整個國家的自我感知,以及我們在世界的地位”。

當得知此案中的保姆桑吉塔·理查德(Sangeeta Richard)是在美國的幫助下逃離印度的,印度更加怒不可遏。美國國務卿約翰·克裡(John Kerry)主動給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希夫尚卡爾·梅農(Shivshankar Menon)打電話,就逮捕方式的不妥表示歉意。但是,美國並沒有向印度進行正式道歉。據報道,曼哈頓檢察院在本周將會繼續對該案提起訴訟,而且美國國務院尚未同意印度提出的要求——把科布拉加德派到新的工作崗位,讓她出任印度駐聯合國代表團成員。

在此之后,印度採取了一系列的報復行動:美國駐新德裡大使館門外的安全路障被移除﹔印度對美國外交官支付給佣人的薪資展開調查﹔停止受理美國駐印大使館進口自用貨物的通關申請。好在目前還沒有人採納一位高級官員提出的建議:美國外交官中的同性戀伴侶應該被逮捕起來,因為他們(她們)藐視了印度最近重申的同性戀禁令。

印度政府的強硬立場似乎切實反映了印度民眾的憤怒情緒。另外,科布拉加德是一位有魅力的印度女性,是一個成功的印度人,這或許也是印度民眾為她打抱不平的部分原因。科布拉加德屬於達利特(Dalit),這是印度種姓制度中的最底層,曾經被上層人士稱作“不可接觸者”,而且現在依然受到歧視。大多數受過良好教育的印度人在家裡都雇用佣人,他們或許天生就能理解這一案件。他們認為,一個擁有街頭智慧的佣人在美國尋找更好的生活,所以她肯定是設計陷害了自己的雇主,而且成功地欺騙了美國那些容易上當的好心人。

在這起案件中,美國方面的主要參與者是紐約檢察官、擁有印度血統的普瑞特·巴哈納納(Preet Bharara)。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他讓事情變得更糟。政治評論人士斯瓦潘·達斯古普塔(Swapan Dasgupta)在《印度時報》網站上發表的一篇博客中寫道,這一事件讓國內的印度人和在西方生活的印度人反目成仇。印度媒體已經把巴哈納納描繪成了野心勃勃的未來領導人,稱他正在尋求高級別的案件來提升自己的職業生涯。巴哈納納早已為人所知,因為他之前曾在一起內部交易案中對印度人提起了訴訟。相比之下,在美國生活的印度人大多對巴哈納納表示稱贊,認為他是在努力執行美國的法律。這些印度人摒棄了祖輩的價值觀,轉而選擇了第二故鄉的價值觀。

正如巴哈納納所言,這些新型價值觀包括“讓所有觸犯法律的人負責——無論其社會地位高地,無論其是否有權、是否富有,無論其擁有何種背景和關系”。另外,科布拉加德的確很富有。她擁有多處房產,其中一處房產位於孟買的一個住宅小區。該房產也成為了丑聞的焦點,原因是該小區是為軍人家屬建立的,但是很多房屋卻被那些有關系的人以低價買走。

受害者心理

所以,對巴哈納納和許多其他美國人而言,這個故事中的受害者並不是受到侮辱的科布拉加德,而是那位被虐待的女佣理查德。巴哈納納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印度人對這一案件如此憤怒,但是為何他們的怒火幾乎都沒有針對科布拉加德呢?科布拉加德是近些年第三位因雇用佣人的問題而在紐約陷入麻煩的印度外交官。因此,印度人對該案的反應之所以如此激烈,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印度害怕那些在美國生活、報酬過低的佣人發起集體訴訟。對於大多數印度人而言——包括佣人和雇主——紐約的最低工資水平每小時7.25美元(本周將上調至8美元)似乎是一筆無法想象的財富。

在印度人看來,印度富人剝削家庭佣人是一項不可剝奪的人權。但是,如果把印度人對此案的憤怒僅僅視為對富人權力的捍衛,那就大錯特錯了。實際上,盡管美國現在堅稱自己把印度作為平等合作伙伴來對待,但是逮捕科布拉加德的方式依然讓印度感覺到,自己受到了美國這個超級大國的保護、威脅和教導。換句話說,印度感覺自己就像是家庭佣人。

編譯:郝偉凡

海外網國際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印度阻礙WTO談判 害人也害己

印度國大黨民心已失 副主席未戰先棄

(責編:郝偉凡、王棟)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經濟學人,海外網,美印外交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盤點世界各國文藝兵和勞軍拉拉隊(組圖)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圓臉大賽”爆紅網絡 圓臉惹人愛完爆瓜子臉

盤點香港10大豪門媳婦(組圖)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