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海外網海外網>>國際>>外媒集萃>>經濟學人>> 正文

中國高考改革恐對農村學生更不利

2014年01月07日12:15|來源:海外網|字號:

海外網1月7日訊 英國雜志《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1月4日發表了題為《非大眾化教育》的文章。文章稱,雖然中國的高考制度飽受爭議,但是高考改革恐怕會對農村學生更加不利。

全文摘編如下:

中國的大學入學考試,也就是所謂的“高考”,長期以來一直飽受批評和爭議。在中國大部分地區,能否考入大學僅僅由這一項考試的分數來決定,而且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對於培養有創造性思想的年輕人幾乎沒有什麼益處。現在,中國政府首次採取了初步措施來對高考制度進行改革。2013年12月份,中國教育部宣布高考中的英語考試將會改成一年多考制,並且把最好的成績計入總分。更重要的是,教育部表示大學升學制度將會逐漸向評估體系轉型,以后高考的分數將不再是學生的全部成績,學生成績將會納入更多主觀性評估的因素,比如參加課外活動等。改革的具體方案預計將於今年公布。

許多人認為這些改革早就應該進行了。但是,一些教育專家卻認為,如果不再採用直接以分數衡量的升學機制,那麼這將會進一步損害最需要幫助的那部分學生的利益,即來自貧困農村地區的學生。

中國一流大學和西方國家的著名大學已經在一個方面非常類似了:大多數學生均來自較好的家庭背景。據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楊東平稱,在20世紀70年代,中國清華大學的大一新生中有50%都來自貧困的農村地區。但是到了2010年,這一比例下降至17%。在清華大學教授交流學的譚武鳳(Tan Wufeng,音譯)表示,今年她發現自己班裡的大一新生中竟無一人來自中國的農村地區,這讓她感到十分震驚。

這其中有幾個原因。首先,城市教育的資本更加雄厚。2011年,北京小學生的人均全年教育費用大約為2萬元(合3100美元)﹔而在位於中國中部、較為貧窮的河南省,同期的人均教育費用僅為3000元。另外,教育中存在的腐敗行為和托關系也是部分原因。在大多數一流高中,隨處可見當地官員的孩子﹔這種情況甚至在小城鎮也很普遍。一些學生之所以能夠進入大學,或是因為其家庭背景不凡,或是因為他們對校方行賄。

地理位置也有一定的關系。各個大學對每個省的招生人數都進行了定額分配。為了考上那幾所可供選擇的大學,來自農村地區的學生必須與城市學生考取相同的分數,盡管他們接受的高中教育與城市學生相差很多。據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稱,在本學年,清華從河南省招收的新生還不足200人,而河南省的總人口卻高達一個億。相比之下,清華大學從北京招收的新生至少有300人,而北京的總人口僅為1300萬。施一公表示,他支持繼續保留高考制度。

鑒於教育的競爭愈加激烈,所以它也變得愈加商業化。在大城市,比較富裕的學生有足夠的金錢來請家教輔導功課,而且他們去國外學習的機會更多,參加有益的課外活動的機會也更多。中國政府正在努力解決這一問題,要求各個大學增加從農村招生的名額。

但是,施一公教授依然對高考改革的前景表示擔憂,他擔心高考改革恐怕隻會讓精英集團受益。他說,以考試為基礎的入學標准或許不是完美的,但是它至少為聰明的農村學生提供了一個公平競爭的平台,讓他們有機會獲得成功——他本人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施一公教授表示,對於現在的中國來說,高考是“最公平的機制”。

編譯:郝偉凡

海外網國際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國外高考,外語權重幾何

韓國高考也“瘋狂”

(責編:郝偉凡)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經濟學人,海外網,高考改革,高考英語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盤點世界各國文藝兵和勞軍拉拉隊(組圖)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圓臉大賽”爆紅網絡 圓臉惹人愛完爆瓜子臉

盤點香港10大豪門媳婦(組圖)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