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2014年01月07日12:21|來源:海外網|字號:
海外網1月7日訊 英國雜志《經濟學人》1月4日發表了題為《為何說樂觀可能是壞消息》的文章。文章稱,全球經濟增長傳來的好消息恐怕會導致利率增加,而且可能會讓政客們對改革失去胃口。
全文摘編如下:
自從金融危機結束以后,幾乎每年都會以美國經濟預測專家的樂觀預期開始,今年當然也不例外。股市全線飄紅,消費者信心正在提升,而且經濟預測專家紛紛上調對2014年的經濟預期。美國的標准普爾500指數達到了新高,該指數在2013年上漲了30%——這是近20年以來最高的年度增長率。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在美國引擎的推動下,全球經濟增長接近4%似乎還是有可能實現的。這將會比2013年的經濟增長高出整整1個百分點,而且是近些年來的最佳表現。
但是,在新年的一片歡呼聲中,我們需要記住的是:自從金融危機結束之后,幾乎每年的樂觀預期最后都以失望告終。這一次,最危險的問題恰恰就是樂觀本身。
在富裕國家中,經濟狀況似乎逐漸好轉。英國的經濟復蘇正在加速進行。雖然日本即將上調消費稅,但是日本的經濟看起來應該足夠強勢來應對這一情況。就連歐洲的經濟預期也沒有那麼悲觀了。不過,美國才是拉動全球經濟復蘇的引擎。
美國的經濟增長有著堅實的基礎。首先,家庭和企業的資產負債表處於健康狀態。歐洲人幾乎沒有減少自己的私人債務,但是美國人和歐洲人不同,美國人已經擺脫了金融危機的陰影。房價的復蘇就証明了這一點。其次,由於廉價的能源、多年來對工資水平的控制以及比較弱勢的美元,美國的經濟頗具競爭力。這兩點加在一起就帶來了工作崗位的快速增加以及較高的股票價格,進而暗示著消費者支出會更加強勢,未來的投資水平也會提高。最后,財政緊縮政策正在逐漸消退。2013年,美國聯邦政府實行的提高稅收和削減開支政策令美國經濟損失了1.75%的GDP。近期達成的預算案將會幫助把今年的財政緊縮削減至GDP的0.5%。所有的這些因素將會把美國2014年的經濟增長提升至3%左右,明顯高出了其趨勢增長率。
如果美國的企業和家庭增加支出,那麼這就會促進美國對世界各國(從中國到德國)商品和服務的需求。美國人對外國商品的胃口已經不如從前(經常賬戶赤字已經降至GDP的2.2%,為1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但是鑒於美國的經濟規模非常龐大,所以美國加大支出力度將會推動全球的出口。出口增長會為經濟增長提供支撐,進而會提升從歐洲到日本的國內消費信心。
現在的問題是,貿易渠道並不是美國經濟影響世界其他各國經濟的唯一方式,甚至連主要方式也算不上。金融市場的影響力更加強大,今天的股價飆升就証明了這一點。隨著美國經濟愈加強勢,投資者或許期待美聯儲按照預期在2015年中期開始首次提高利率水平。這可能會帶來債券收益的急劇上升。
美聯儲官員已經明確表示,盡管債券購買計劃將會逐步放緩,但是美聯儲並不著急提高利率。但是,經濟增長越快,投資者就越有可能懷疑美聯儲的承諾。在英國,快速的經濟增長已經導致人們對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提高利率的預期增加,盡管英格蘭銀行堅稱自己完全沒有打算這麼做。如果美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帶來了債券收益的急劇上升,那麼美國經濟本身可能會遭到破壞。另外,鑒於美聯儲對全球貨幣狀況的影響力,這還有可能會阻礙其他國家的經濟增長。
一個更加微妙的風險是,樂觀的經濟預期可能會導致自滿自足,這一點也非常致命。比起實行艱難的改革,政客們永遠更喜歡享受經濟增長帶來的嘉獎。舉例來說,歐元區最近對成立銀行業聯盟的回避就証明了樂觀的經濟訊息帶來的負面作用。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原因是所有的富裕國家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美國依然有著龐大的長期失業人群。如果英國不能放開其規劃制度,並加大對機場、公路和其他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那麼英國隻能繼續依賴房價升高來維持經濟復蘇,這種情況是很危險的。如果歐元區不能削減私人債務,不能把年輕人吸引到勞動力市場,那麼歐元區就不會擁有真正的繁榮。所以,如果你開始感覺經濟預期非常樂觀,那麼就把這些問題銘記於心吧。
編譯:郝偉凡
海外網國際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責編:郝偉凡)
經濟學人,海外網,世界經濟,經濟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