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中国企业走出去频遇阻碍 政治更迭成最大风险

2015-02-02 18:45:47来源:海外网 分享:
字号:

127447633_14228399488491n.jpg

海外网2月2日电 据新华网报道,墨西哥政府官员1月30日称,由于国际油价大跌导致政府收入锐减,墨西哥政府决定暂停首都墨西哥城至克雷塔罗的高铁项目。这个曾被视为“中国高铁海外第一单”项目的实现又成泡影。

在下午的外交部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对此做出了回应,称中方希望墨西哥政府妥善处理项目暂停引起的后续问题,切实保障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中国企业在高铁技术、装备、施工、运营等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正在走向世界。中国政府将继续鼓励和支持企业对外开展高铁合作。

此外,希腊刚上台的左翼政府27日宣誓就职当天叫停该国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67%股权出售交易,由于比雷埃夫斯港是中国提出的“中欧陆海快线”计划起点,该举动在中国、希腊和国际市场上引起广泛的关注。

墨西哥两次“爽约”以及希腊新政府的意外之举给中资企业敲响了警钟,说明中国高铁走出国门道阻且长,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着高的风险和困境。

“走出去”十年 质疑伴随成绩

十年前中国政府就提出“引进来”和“走出去”,从个别企业的海外市场抢滩,到中国企业成建制地闯荡海外市场,再到“一带一路”战略导引下的中国产能与资本的有序布局,中国企业、资本和产能都在全球化之路上引吭高歌阔步前进。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共实现全行业对外投资1160亿美元,加上第三地融资再投资,14年中国的对外投资规模应该在1400亿美元左右。同年(2014年),中国政府将“一带一路”提升为国家战略,并牵头成立丝路基金、亚投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为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中国企业“走出去”也伴随着质疑之声:一些人士将中国企业在海外的竞争称为恶性竞争;一些人士将中国企业的走出去解读为“中国扩张论”;另有一些人对企业“走出去”存在的问题做了放大性解读。

政治更迭难料 制度缺失凸显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最大的问题就是难以预料的政治风险。发展中国家法治不健全,缺乏成熟的市场机制,不同政党之间缺乏理性务实的制衡性合作,新老政府缺乏政策延续性。

外交与国际关系智库察哈尔学会研究员张敬伟表示:“作为欧盟成员,希腊也算是老牌的民主国家了,但是该国新上台的激进左翼联盟也搞发展中世界‘翻脸不认人’那一套,恐是中资企业始料未及的。”

同时,政府境外投资立法不健全。证券日报社特约评论员、经济学家宋清辉介绍,一些发达国家通过提高进入该国产业的审查门槛,将中国企业挡在门外,但是中国政府在对外投资法律仍处于不成熟阶段,以致中国企业在加快全球化进程中面临被动的局面。

三是政府境外投资保护机制缺乏,“走出去”的企业往往面临的风险问题,需要政府提供一定的帮助,但是中国政府却在对外投资政治、经济风险担保等方面存在制度缺失。

除此之外,原商务部副部长陈健认为,最为关键的还是主观因素。

陈健说:“中国企业真正走向市场的时间很短,没有经历过自由竞争的历史发展阶段,自然缺乏经验,这就造成了它们在竞争中,拿捏不准处理一些问题的分寸,一些企业国际投资经验不足,造成重大亏损;一些企业去到了不应该到的地方,比如到非建交国家和有利益冲突的地区去;还有一些企业在重大项目上缺乏周密思考,处理得比较粗糙。”

改变管理模式 建立全球互信

对此,宋清辉认为必须要加强对境外投资的风险管控意识,防患于未然,提高开拓海外市场的成功几率,如遵守项目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建立企业专门机构负责境外安全管理,依靠投资国驻外使领馆,建立境外安全预警和处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等。

张敬伟也建议走出去的中资企业要学得更聪明一些。一是中资企业要学会用国际通行规则开拓市场,二是要和目的国的朝野各派、民间团体和大众舆论维持常态平衡的关系,不要介入所在国的政治斗争,更不可无端招惹当地舆论,成为民意侧目的对象。

法国政府的在华经济外贸顾问常博逸说,现在中国正在从一个资本输入国变成资本输出国,这就涉及到中国企业如何获得其他国家的信任的问题。这需要中国企业改变其管理模式,建立互信,才能更好的与其他国家结合。(朱惠悦)


责编:王栋

关键词:中国企业走出去,墨西哥取消高铁项目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