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华商滚动
2013年10月24日11:22|来源:海外网|字号:
摘要:科学研究改变了这个世界。如今,科学需要对自身进行改变。 |
海外网10月24日讯 英国杂志《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10月19日发表题为《科学如何步入歧途?》的文章。
全文(上)摘编如下:
支撑科学的基石是一个简单的理念:“相信,但是要验证。”科学结论应该永远准备好接受新一轮实验的挑战。这个简单有力的理念造就了无限的知识。现代科学诞生于17世纪。从那时开始,现代科学一直在改变着这个世界;它让世界变得焕然一新,而且大多数科学研究让世界变得更好。
但是,成功可以带来满足。现代科学家们太过相信已有的研究成果,而未能对现有的科学结论做出足够的验证——这不仅给整个科学界带来了巨大伤害,而且也严重损害了人类社会。
学术领域充斥着大量劣质研究成果,它们或来自过于简陋的实验,或来自十分粗糙的分析。生物科技领域的风险资本家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已经公布的研究成果中有半数是无法重复验证的。但是,即使是这样的估计也可能过于乐观。去年,生物科技公司美国安进(Amgen)公司的几位研究人员发现,在癌症领域的53项“划时代”研究成果中,他们仅能重复验证其中的6项。今年早些时候,拜尔制药公司的一组研究人员对67项同样重要的科研成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自己仅能重复验证四分之一。一位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表示,在他研究的分支学科,大约有四分之三的学术成果都是垃圾;这让他感到十分不安。在2000年至2010年期间,约有8万名患者参与的临床实验研究在后来被宣布无效,原因是实验中存在重要错误或不符合标准。
大量垃圾研究
就算有问题的研究不至于危及人们的性命,但至少也浪费了金钱,以及世界上某些最优秀的人才的脑力和时间。阻碍科技进步的机会成本难以量化,但应该非常巨大,而且还有可能持续增加。
其中一个原因在于科学界的竞争。现代科学在二战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后在20世纪50年代逐渐成形;不过那时,它依然是比较小众的业余消遣,科学家总人数只有数十万。如今,活跃的科学家人数已经达到了600万至700万;虽然科学家的社会地位在不断提升,但是他们的自律能力却在不断下降,而且个人素质也良莠不齐。“要么发表(研究成果),要么就消失”已经成为了学术生涯不可更改的法则。工作岗位的竞争愈演愈烈,几近于残酷。2012年,美国全职教授的平均年薪为13.5万美元——这比法官的收入还要高。每年都会有6位新毕业的博士在竞争一个学术职位。如今,重复验证科研成果对提升研究人员的职业生涯几乎没有任何帮助。但是如果没有被验证是错误的,那些有问题的研究成果将会继续误导人们。
职业生涯主义同时也催生了夸大研究成果以及挑选有利研究成果的行为。为了保证研究的独一性,主要学术期刊的退稿率极高:大约有90%以上的研究论文被退回。只有最惊人的发现才最有可能登上这些期刊。难怪三分之一的科学家都表示,有些同事为了强调研究成果而把一些麻烦的数据排除在外,而他们的根据仅仅是“直觉”。每个研究团队都必须在真实发现的甜蜜信号和统计误差的反复无常之间做出选择,原来起码还会有一支团队会因为诚实而沦为失败者;如今,虽然研究同一问题的科学家团队越来越多,但是这种情况发生的机率却越来越小。一些学术期刊急于发表不同凡响的论文,而包含虚假相关内容的论文恰好迎合了这类期刊的口味。如果说这些论文探讨的是饮酒、衰老,或者让孩子玩电子游戏等话题,它们或许还会登上报纸的头版。
译者:郝伟凡
(未完待续)
相关阅读:
(责编:郝伟凡)
经济学人,海外网 科学研究 重复验证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