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2013年12月30日12:14|來源:海外網|字號:
海外網12月30日訊 英國經濟學人網站近日發表了題為《德國人為何不愛用Twitter?》的文章。文章稱,德國人很少使用Twitter發布消息,這主要是因為文化層面的原因。
全文摘編如下:
11月份,當Twitter公司通過其官方Twitter賬號宣布將要進行首次公開募股的消息時,在接下來的一周裡大約有8000名粉絲轉發了這一消息。但是,這裡面隻有50個德國人。據市場研究分析公司Semiocast稱,德國人每年發布的公共微博數量為5900萬條,排在世界第31位。德國擁有8200萬人口,但是隻有400萬人擁有Twitter賬號,排在世界第22位。德國的排名不僅落后於歐洲的鄰居英國(總人口6300萬,4500萬擁有Twitter賬號)和西班牙(總人口4700萬,1600萬擁有Twitter賬號),還落后於土耳其(總人口7500萬,1100萬擁有Twitter賬號)和菲律賓(總人口9800萬,860萬擁有Twitter賬號)。
德國總理默克爾沒有官方Twitter賬號。默克爾在9月議會大選中的競爭對手佩爾·施泰因布呂克(Peer Steinbr?ck)倒是有Twitter賬號,但是他的粉絲僅有6萬人。相比之下,英國反對黨工黨的領袖埃德·米利班德(Ed Miliband)的粉絲人數超過了26.5萬。8月份,默克爾和施泰因布呂克在大選之前的辯論引發了20萬條Twitter推文。去年,法國總統選舉的最終辯論引發了50萬條Twitter推文。德國公司使用Twitter來發布消息,但是很少使用Twitter與客戶進行互動。在德國,Twitter遠遠落后於Facebook、YouTube和Google+等重量級對手,甚至也落后於德國本土品牌,如Wer-kennt-wen和VZ-Netzwerke(兩者分別是Myspace和Facebook翻版)。
那麼,德國人為何不愛用Twitter呢?這並不是因為德國缺少能夠嫻熟運用網絡技術的公民:超過97%的德國人每天至少花30分鐘上網,四分之一的德國人每天花在網絡上的時間為4小時及以上。柏林擁有一個繁榮發展的科技中心,名為“Silicon Allee”。今年早些時候,Twitter在這裡設立了辦公處,另外還有大約500家新建立的數字科技公司在這裡落戶。
所有的一切意味著,Twitter在德國處境慘淡主要是由於文化層面的原因,而不是技術層面的原因。一些人認為,德語讓Twitter使用起來很困難。專家表示,德國人喜歡清晰地闡述一個觀點,所以他們需要使用結構復雜的長句,其中還包含很多從句,這對發微博非常不利。科技信息網站Neunetz.com的馬塞爾·維斯(Marcel Weiss)表示,“顯然,在140個字符之內清楚地表達一個觀點對德國人來說難度更大,但是這也並非毫無可能。”《用140個字符描述生活》(Life in 140 Characters)這本書專門指導德國人如何在Twitter上發消息,這本書非常受歡迎。德國人已經完全接受了發短信的理念,這同樣也需要克服語言和字數上的限制。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德國人非常注重隱私。許多人對東德秘密警察機構“史塔西”記憶猶新。該機構在某一時期曾雇用或脅迫了17.3萬人成為自己的線人,專門刺探別人的秘密。這就解釋了為何德國人以及默克爾政府對美國的大規模電子監聽計劃非常憤怒。
錫根大學(University of Siegen)社會媒體專家約翰內斯·帕斯曼(Johannes Passmann)稱,“當德國人到阿姆斯特丹旅游時,他們會對荷蘭房屋那寬敞、透明的窗戶感到十分驚訝。”他認為,這就解釋了為何荷蘭的總人口僅是德國的五分之一,但是荷蘭擁有Twitter賬號的人數卻和德國一樣多。帕斯曼說,“荷蘭人對隱私持開放性理念,所以他們可以更容易有效使用Twitter。”22歲的德國網頁設計師菲利普·斯塔普菲爾德(Philip Stapelfeldt)正是那種年輕活潑、人際關系廣泛的專業人員,你肯定會認為他非常熱衷於社交媒體。但是,他從來不在Twitter發布個人狀態。他說,“我並不想讓人們知道我在私人時間裡都做些什麼。”
乍一看,你或許很難相信德國有2500萬人注冊了Facebook賬號(斯塔普菲爾德甚至也有一個Facebook賬號,盡管他是匿名注冊的)。但是,Facebook和Twitter有很大不同。Twitter的設計理念是,任何人都可以收聽別人的消息﹔但是Facebook最初的設計卻是,你發布的想法隻可以被特定的朋友和親屬看到,現在你依然可以把自己的Facebook設置成這種模式。顯然,對日耳曼人而言,這種親密交流比喋喋不休地說俏皮話更容易接受。
譯者:郝偉凡
海外網國際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責編:郝偉凡)
經濟學人,海外網,Twitter,社交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