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2013年12月26日12:01|來源:海外網|字號:
海外網12月26日訊 英國雜志《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12月21日發表了題為《海裡還有更多的魚?》的文章。文章稱,印度尼西亞政府正在努力保護本國的海洋生態系統,但是這恐怕會讓傳統漁民的生活更加艱難。
全文摘編如下:
阿洛群島(Alor archipelago)位於印度尼西亞東部,這裡有一片蔚藍色的海域。山姆蘇爾·奧斯曼(Samsul Osman)從父親那裡學會了如何在這片海域捕魚,但是他卻並不想讓自己的4個孩子繼承父業。他說,如今像他這樣的傳統漁民必須乘獨木舟出遠海才能捕獲一些金槍魚,每次捕到的魚大概可以賣6萬盧比(約合5美元)。有時候,奧斯曼的家人隻能餓肚子。盤腿坐在Alila Timur白色沙灘上的其他漁民對此表示贊同。批發商來這裡購買金槍魚,然后再運到Kalabahi的集市上出售。目前,印尼的魚類正在不斷減少。
阿洛群島位於“珊瑚礁三角區”(coral triangle)的中心。珊瑚礁三角區的面積約為600萬平方公裡,是世界上海洋生物種類最繁多的海域。這裡包含了世界上三分之二的珊瑚物種,其擁有的岩礁魚類多達3000多種,是世界其他各地擁有的種類總和的兩倍。印尼的科學家仍在不斷發現新物種,比如最近發現的“會行走的”鯊魚。但是,氣候變化、海洋變暖、過度捕撈、破壞性捕撈方式、沿海居民區和工業區的污染等因素正在威脅著海洋生態系統,同時也威脅到了奧斯曼這樣的數百萬傳統漁民。
我們應該努力保護海洋,這不僅是因為海洋對地球有著巨大的固有價值,同時也因為保護海洋有著不可忽視經濟因素。印尼的海洋對本國的食品安全至關重要。印尼的海岸線長達9.5萬公裡(合5.9萬英裡),對於那些居住在沿海地區的6000萬印尼人而言,海洋對他們的生活同樣至關重要。印尼捕魚業希望在2014年把魚類產量提高到2000萬噸,這比2013年的產量提高了14%。印尼的魚類大多出口到美國、亞洲和歐洲。2012年,印尼出口的魚類價值39億美元,而且魚類出口對印尼換取外匯儲備越來越重要。
商業層面的壓力意味著,僅僅是告訴政府需要限制捕魚不會產生任何作用。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是致力於環保的非政府組織。該基金會的Lida Pet-Soede 稱,政府對環保帶來的經濟利益更加關注:隻有大片海域得到保護時,捕魚業才有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一些人似乎已經聽取了這一意見。2007年,印尼總統蘇西洛·班邦·尤多約諾(Susilo Bambang Yudhoyono)要求珊瑚礁三角區的其他5國加入一個區域性環保計劃。這5個國家分別是馬拉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菲律賓、所羅門群島和東帝汶。2年后,這些國家一致通過了資源管理的“行動計劃”,成立了海洋保護區。該計劃得到了美國政府和澳大利亞政府的財政支持,而且還得到了很多其他機構的資助,比如亞洲發展銀行。
到目前為止,僅印尼一國已經建立起了覆蓋1600萬公頃的海洋保護區。到2020年,印尼計劃把海洋保護區的面積擴大到2000萬公頃,也就是達到印尼領海總面積的10%。屆時,海洋保護區將會覆蓋一系列的沿海和海洋生態系統,覆蓋深海水域、珊瑚礁以及魚類賴以繁殖的紅樹林和海草。科學家稱,要想避免捕魚業的崩潰,世界30%的海水都需要受到保護,所以印尼所取得的成就距離這個目標還只是一個小小的進步。但是,如果印尼10%的海域果真能夠得到有效保護,那麼這對印尼來說絕對是個大成就。
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印尼的海洋保護區似乎僅僅停留在紙面上。位於華盛頓的智囊機構世界資源研究所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在印尼的170多個海洋保護區中,隻有三個可以被評為“有效的”。有時候,海洋保護區的設計就存在缺陷,比如對捕魚的限制條款過少。但是更重要的問題是,人們對海洋保護區的限制性規定不屑一顧。
此外,印尼海洋保護區的問題往往來自內陸地區。舉例來說,河水流域的濫砍濫伐活動增加了沉積物和養分的流失,這抑制了珊瑚的生長。發育不良的珊瑚礁更容易受到海洋酸化和珊瑚白化等問題的影響,其中珊瑚白化與二氧化碳排放和全球變暖有關。
阿洛群島的難題
阿洛群島通過選舉產生的領導人Simeon Thobias Pally在2009年批准成立了400,083公頃的海洋保護區。這些海域成為了禁捕區,這樣魚類就可以正常繁殖,進而慢慢恢復原來的數量。但是,頻繁的人員更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地盤爭奪戰、漁業和林業的沖突都阻礙了政策的執行。主管阿洛群島漁業的Rahmin Amahala希望,正式成立海洋保護區能夠帶來更多資源,目前阿洛群島對各類資源非常缺乏。沿海民警現在僅有兩艘快艇——其中一艘還壞掉了。如果沒有警察執勤,那麼就不可能逮捕那些從事非法捕魚活動的漁民,更不可能有效執行關於海洋分區和捕撈裝置的規定了。
Alila Timur的批發商拉走了盛滿新鮮金槍魚的大桶,奧斯曼和其他漁民開始表達他們的沮喪之情。他們說,他們很感激這裡擁有魚類資源,而且也理解魚類必須獲得繁殖的時間,這樣魚的數量才能得到保証。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漁船從已經被打撈一光的西部海域來到這裡,他們的生活變得愈加艱難。其中一位漁民說,“我們已經無法再掩飾自己的憤怒了。”
譯者:郝偉凡
海外網國際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責編:郝偉凡、王棟)
經濟學人,海外網 印度尼西亞 捕魚業 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