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2013年12月24日11:35|來源:海外網|字號:
海外網12月24日訊 英國雜志《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12月21日發表了題為《還給聖誕老人》的文章。文章稱,對於歐洲和美國的電子商務公司來說,總有那麼一撥客戶難以取悅,而且還讓公司損失嚴重。
全文摘編如下:
德國大型網絡零售商Zalando打出的口號是:“滿意就開心尖叫,不滿意就退貨!”但是,由於太多的人隻記住了后半句,Zalando現在的營銷口號不得不隻採用前半句“滿意就開心尖叫!”
除了提供慷慨的退貨政策之外,網絡商城別無選擇:如果不能退貨,那麼幾乎沒有人願意購買自己沒有試過的商品。退貨率有時候高得離譜:對一些網絡零售商來說,他們售出的商品中有一半都被退了回來。研究發現,網上賣家處理每一筆退貨的成本為6美元至18美元﹔而且有些商品在退回之后就無法再出售了,這樣對賣家造成的損失更大。2014年,歐盟將會採納一項與德國類似的法律,強制要求網絡商城提供14天無條件退貨的政策。美國的法律沒有這麼大方,但是客戶的退貨同樣也讓美國的網絡商城蒙受巨大損失。
和實體店一樣,網上服裝銷售商認為他們也擁有一批習慣於退貨的客戶。德國已經出現了“Zalando派對”的說法。所謂的“Zalando派對”指的是,年輕女孩為周末的派對定下了大批服飾,但是派對結束后就會悉數退貨(有時候還會把汽車鑰匙等物品忘在衣兜裡,誤與衣服一並退回)。
法蘭克福金融管理學院的克裡斯蒂安·舒爾策(Christian Schulze)最近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希望可以為習慣性退貨的問題提供可靠的數據。舒爾策對德國的590萬起交易進行了研究,這些交易涵蓋了16.6萬名客戶,研究的對象是歐洲一家大型網絡零售商。他隻研究了那些一年內購買5件及以上商品的客戶,結果發現這些人中有5%的退貨率超過了80%,有1%的退貨率超過了90%。該項研究指出,如果沒有這些退貨成本,那麼該零售商的收益可以高出近50%。
與這些明顯難以取悅的客戶打交道並非易事。2013年7月,有報道稱亞馬遜德國分部“封殺”了部分這樣的客戶(亞馬遜公司並未証實這一點)。但是,這樣做恐怕會造成不良后果:被拒絕的買家很可能會向報紙或社會媒體進行抱怨——而且他們的抱怨可能會導致其他潛在客戶拒絕從該公司購物。
要想減少因退貨帶來的損失,網上賣家應該明確何種行為是濫用退貨政策的行為——這和寬帶和移動網絡提供商的“合理使用”規定差不多。對於那些購買很多商品、退貨率較高、但是又值得留住的客戶,網上賣家可以提供一些好處來讓這些客戶減少退貨率。最后,對於必須剝奪其購買權的客戶,網上賣家也可以使用合理的手段來平息他們的怒氣。當網絡服務提供商1&1必須去除一些使用了大量帶寬的固定費率客戶時,它為每名客戶提供了100歐元(合138美元)的“分手費”。
譯者:郝偉凡
海外網國際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責編:郝偉凡)
經濟學人,海外網 網絡零售商 退貨 網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