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2013年12月25日11:34|來源:海外網|字號:
岡瑟·馮·海根斯的“人體世界”展覽
海外網12月25日訊 英國雜志《經濟學人》12月21日發表了題為《已經死亡但無人掩埋》的文章。文章稱,在淘寶網上你幾乎可以買到任何商品,其中包括人體塑化標本,這暴露了中國在人體標本和器官交易方面的法律非常不完善。
全文摘編如下:
人們曾經用來形容英國哈羅茲百貨商店的話現在可以用來形容中國在線零售平台淘寶網了:隻有想不到,沒有買不到。或許是為了証明這一點,一家公司最近在淘寶網發布了銷售人體塑化標本的信息。根據這家公司的出售信息,每個人體標本的售價為12萬6千5百元(合2.1萬美元)。該公司表示,其目標客戶是醫學院校和科學家。但是,該公司並不要求客戶出示任何証明文件,而且人體標本可以送貨上門(僅限中國大陸地區)。
中國對人體標本和器官交易的規定早已過時,而且執行不力。在這種情況下,淘寶網上的這種人體標本交易恰好處於法律的灰色地帶。上海社會科學院的劉長秋說,“針對這類交易的基礎監管制度一直未能建立起來,所以這類交易更多是依賴道德規范的管束。”
在淘寶網售賣人體標本的賣家願意公開其產品的所有信息,其中包括完整的醫療記錄。其出售的人體標本甚至還有兩年的保質期。但是,他唯一不願透露的就是通過何種渠道獲得的尸體。
他並不是第一個被問及該問題的人。在20世紀90年代,德國科學家岡瑟·馮·海根斯(Gunther von Hagens)完善了“塑化”技術,通過這種方法可以保存剝去皮膚的各種姿勢的遺體。后來,海根斯在大連開設的工廠又對該技術進一步予以改善。由於塑化技術的發展,兩場全球性展覽——海恩斯的“人體世界”(Body Worlds)和另一位科學家的“身體的展覽”(Bodies: The Exhibition)才得以舉行。
在過去的近10年裡,關於這兩場展覽人們一直存有一個疑問:展出的這些人體標本是否是被處決的犯人?在中國,被執行死刑的犯人從20世紀90年代的每年1.5萬下降到了現在的每年3000。但是,如何處置死刑犯的遺體和器官依然存在著巨大的爭議。岡瑟·馮·海根斯表示,他的人體標本均來自合乎法律、合乎道德的渠道,而且他不使用死刑犯的遺體。
公眾對恐怖事情的好奇意味著這類展覽還會繼續。現在,大連已經有了永久性的人體塑化標本展,而且重慶最近還開放了另一個“人體博物館”。而模棱兩可的法律意味著,在線銷售人體標本這類事情也將繼續。
譯者:郝偉凡
海外網國際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責編:郝偉凡)
經濟學人,海外網,人體塑化標本,淘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