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海外網海外網>>國際>>外媒集萃>>經濟學人>> 正文

美聯儲走過百年 曲折中發展壯大

2013年12月24日11:38|來源:海外網|字號:

海外網12月24日訊 英國雜志《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12月21日發表了題為《年齡不會令她蒼老》的文章。文章稱,作為美國的中央銀行,美聯儲在過去一個世紀裡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全文摘編如下:

當1913年的聖誕假期即將到來時,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在前往夢寐以求的墨西哥灣度假之前還剩下一件事情需要處理。國會依然在為成立美聯儲的提案而爭持不下﹔威爾遜威脅說,如果國會議員們不能在聖誕節前通過該提案並交給他簽署,那麼國會在聖誕節期間也不能休假。

一個世紀之后,美聯儲又為聖誕季蒙上了一層陰影:在本期《經濟學人》即將付印之時,美聯儲正在召開會議,考慮是否縮減其巨大的政府債券購買計劃。更重要的是,人們對美聯儲所扮演的角色的爭論一如以往地熱烈。為了幫助經濟發展,美聯儲在近些年救助了很多華爾街大鱷,並承擔了監管金融體系的新任務,此外還累計收購了價值3萬億美元的債券。很多人都擔心,美聯儲“變得越來越狂妄自大”,這其中甚至包括美聯儲前任主席保羅·沃爾克(Paul Volcker)。

這種擔憂已經不是新鮮事物了。在美國成立之后的第一個百年裡,國會兩次特許成立實際意義上的中央銀行﹔但是由於對財政權力集中化的抵制,國會又收回了其特許令。1907年,紐約一家信托公司的破產引發了全國性的銀行擠兌。這種情況帶來的恐慌促使人們尋找一個持久性解決方案來應對長期的金融不穩定問題。

國會成立了一個專門委員會,由共和黨參議員納爾遜·奧爾德裡奇(Nelson Aldrich)來領導。該委員會對銀行家進行了咨詢,並對英國、德國和法國的銀行進行研究。最后,該委員會建議成立一個大型的私人銀行聯盟﹔如果聯盟的成員面臨擠兌,那麼該聯盟就可以向該成員發行自己的貨幣。但是許多民主黨人擔心,由銀行家掌管的中央銀行將會對資金供應控制過緊,讓企業和家庭無法獲得貸款。他們認為,如果政府掌管中央銀行的話,那麼它或許會實行更加開放的政策。

1912年,民主黨人威爾遜正在競選總統,他抨擊奧爾德裡奇的計劃是賄賂“金錢權力”。就任總統之后,威爾遜命令國會重寫該計劃,以期削減組成美聯儲系統的12個地區銀行的銀行家的影響力,同時增加一個由總統任命的董事會對其進行監管。為了平息民主黨民粹主義領袖威廉·詹寧斯·布賴恩(William Jennings Bryan)的反對,美聯儲發行的貨幣將會作為政府的債務,而不是銀行的債務。銀行家們憎恨這個“社會主義”機制。威爾遜立場堅定,並在1913年12月23日簽署了成立中央銀行的法案,美聯儲正式宣告成立。

威爾遜的妥協讓美聯儲的權力相對較為狹窄。其任務僅僅是提供“彈性貨幣”:當銀行缺少資金時,它們可以從美聯儲的貼現窗口貸款,承諾為農場和其他企業提供貸款,以此作為抵押。這種蓄意設計的“真實票據”體系讓美聯儲在面對真正的經濟需要時就變成了被動的女仆。人們並不指望美聯儲利用自己對信貸供應的控制來努力塑造經濟。這種情況很快就得到了改變:在20世紀20年代,美聯儲開始在公開市場購買和銷售債券,以緩和信貸供應中出現的起伏。

但是在大蕭條時期,美聯儲又重回其最初的被動狀態,減少在公開市場的操作,並眼睜睜地看著數千家銀行破產。這其中的具體原因依然處於爭論之中,但是其中一個原因在於“真實票據”體系重新佔據上風。由於銀行沒有要求貸款,美聯儲就沒有主動提供貸款﹔盡管商品價格和產出均處於崩潰之中,美聯儲依然堅持緊縮銀根的政策。

1932年當選為總統之后,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為金融體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相互分離,金融體系引入了存款保險制度,而且美聯儲對經濟的監管更加具體。它不僅可以把資金借給更多機構,而且還可以接受更多類型的抵押品。新設立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承擔起了影響“國家整體信貸情況”的責任。

受到限制的銀行以及更具活力的美聯儲讓美國經濟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保持著旺盛的發展勢頭。但是,美聯儲在積極促進就業的同時卻很少關注通貨膨脹:到了20世紀70年代,通脹率已經達到了兩位數。這促使國會在1977年對美聯儲頒布了“雙元命令”:穩定價格、充分就業。沃爾克從1979年開始擔任美聯儲主席,他大幅削減了通脹率﹔其繼任者艾倫·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引入了“大緩和”階段——這一階段歷經25年時間,伴隨著低通脹率以及偶爾的溫和衰退。隨著銀行危機逐漸消退,美聯儲的貼現窗口也漸漸失去了用處。

如今對美聯儲的角色之爭與美聯儲創立之前及其在20世紀30年代的徹底改革時期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災難性的金融危機暴露了金融體系的弱點,並加劇了民眾對銀行家的反感。一位民主黨總統倡導政府在管理經濟和金融體系方面應該扮演更強力的角色。美聯儲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勢。這其中的部分原因是美聯儲自己的舉措。為了控制儲蓄銀行之外的金融機構所造成的危機,它擴張了自己的權力,為投資銀行、一家保險公司和商業票據的發行方提供貸款。它把利率降至零值,並把貨幣政策引入了未知領域:用新印發的貨幣購買債券,並承諾在未來的幾年把利率維持在零值左右。

奧巴馬和國會也賦予了美聯儲更多責任。根據《多德-弗蘭克法案》,美聯儲不僅可以對銀行進行監管,還可以監管被裁定為具有“系統重要性”的任何一個金融機構。在提名珍妮特·耶倫作為本·伯南克的接班人、接任美聯儲主席一職時,奧巴馬提及了“增加就業率並創造新的就業崗位”的話題。

並非每個人都對此表示滿意。許多人擔心,美聯儲的債券購買計劃更多的是引發了資產泡沫,而不是促進就業。沃爾克擔心,美聯儲“得到了如此大的權力,使用了如此大的權力,制造了如此大的權力……夸張地說,經濟中發生的任何事情都與美聯儲的行為有關。我認為這有些危險,而且也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許多共和黨人懷念以前的日子。那時,政府對美聯儲的影響較小,黃金的影響更大。共和黨支持的一項法案將會剝奪美聯儲在充分就業中的責任,限制其購買債券的能力,並且賦予12個聯儲分行的行長更多話語權。

他們正在逆歷史的潮流而上。一個世紀之前,威爾遜尋求成立一個可以支撐整個經濟的中央銀行,而不是僅僅支撐華爾街的中央銀行。每一次發生新的危機之后,威爾遜的繼任者都會得出結論,這需要一個權力更大、更加強勢的美聯儲。

譯者:郝偉凡

海外網國際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珍妮特·耶倫:美聯儲的新任掌舵人(上)

珍妮特·耶倫:美聯儲的新任掌舵人(下)

美聯儲應積極扮演“最后貸款人”

(責編:郝偉凡)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經濟學人,海外網 美聯儲 伍德羅·威爾遜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盤點世界各國文藝兵和勞軍拉拉隊(組圖)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圓臉大賽”爆紅網絡 圓臉惹人愛完爆瓜子臉

盤點香港10大豪門媳婦(組圖)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