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2013年12月30日12:08|來源:海外網|字號:
海外網12月30日訊 英國雜志《經濟學人》近日發表了題為《命運偏愛老板們》的文章。文章稱,高管們在離開公司時往往會獲得巨額分手費,雖然這種情況已經引起了公眾的不滿,但是在短期內恐怕不會發生改變。
全文摘編如下:
時代華納有線電視公司的新任CEO是不是將會成為史上最幸運的贏得CEO大獎的人?明年1月1日,羅伯特·馬庫斯(Robert Marcus)將會接任時代華納有線董事長兼CEO一職。現在有很多公司競相報價收購時代華納有線,如果謠言屬實,那麼該公司在羅伯特·馬庫斯任職時很有可能會被收購。在馬庫斯的合同中有一個控制權變動條款﹔這一條款意味著,馬庫斯有可能直接離開公司,同時會得到超過5600萬美元的巨額分手費。
相比之下,最不幸的人或許是標致雪鐵龍集團的總裁菲利普·瓦蘭(Philippe Varin)。標致雪鐵龍集團是法國汽車制造商,目前的處境很艱難。11月27日,瓦蘭發表了一份聲明,表示將會放棄價值2100萬歐元(合2840萬美元)的退休金條款。在他退休之前,董事會將會討論如何處理他的退休金問題,據稱董事會可能會考慮公眾的意見。在瓦蘭之前,弗雷德·古德溫(Fred Goodwin)也遭受了類似的經歷。在古德溫擔任CEO的時間裡,蘇格蘭皇家銀行有過無限風光,也差點瀕臨破產。古德溫被人稱為“剪刀手弗雷德”,因為他在任期內經常解雇員工。2009年,在公眾的強烈要求下,古德溫同意將自己每年的退休金減少21.25萬英鎊(合34.5萬美元),僅剩下34.25萬英鎊。
公眾對巨額分手費的反對很少能夠產生這般嚴重的影響。即使是引入了“薪酬話語權”投票制度的美國和英國似乎也僅僅是對額度最高的分手費進行限制。咨詢機構“薪酬管理”(Pay Governance)的艾拉·凱伊(Ira Kay)表示,在美國,面臨“薪酬話語權”投票的大多數公司董事會已經通過放棄過度慷慨的津貼而獲勝,比如不再直接將認股權賦予CEO,就算他在並購之后保住了自己的工作也是如此。凱伊表示,在並購案完成后為CEO支付所得稅原本是十分普遍的情況,現在也不復存在,這導致部分CEO損失了數百萬美元。
另一家薪酬咨詢機構韜睿惠悅公司(Towers Watson)的道格·弗裡斯克(Doug Friske)補充說,CEO不能再通過“自行終止”的方式來為自己贏得巨額分手費——比如辭職或者退休。為提前離職的CEO支付全額退休金的做法如今也遭到了反對。“薪酬話語權”制度還強制董事會對價值不菲的額外津貼進行更好的管理﹔而在以前,人們錯誤地認為額外津貼實際上是不受限制的。
但是,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管理學教授唐納德·漢布裡克(Donald Hambrick)表示,巨額分手費是“一個長期問題,我認為這在短時間內不會發生改變。”CEO離職時拿到大筆分手費的故事仍在上演。企業為尋找新任CEO而聘請的薪酬顧問們經常受到譴責,因為他們總是把市場上最豐厚的分手費計劃視為談判的底線。但是,漢布裡克表示,有可能成為CEO的候選人都會雇佣掌握了各種談判技巧的“那一小部分精英律師”。當公眾對引咎辭職、獲得大筆分手費的CEO表示不滿時,這恐怕已經太晚了,不可能再挽回任何事情。他建議說,“所有的事情都是提前協商好的﹔所以協商時才是表達不滿的最佳時機。”
當一位CEO引咎辭職、准備拿著巨額分手費離開時,董事會一般認為悄聲無息地付款是最佳方案。盡管根據現在的法律,從引咎辭職的CEO手裡追回部分付款比以前要容易一些﹔但是即便是在美國,如果實際操作起來的話,隻有掌握了能夠証明CEO確實存在過失行為的鐵証時——比如財務報表有錯誤,錢才有可能被追回。
在實際處理CEO的分手費問題時,董事會採取的方式往往目光短淺。熟悉董事會實務運作的人可能對上述問題都司空見慣了。當一家企業為失敗埋單時,它同時也在吸引最佳人選來整頓混亂的公司。如果與上一任CEO因分手費發生糾紛,那麼這很可能會讓擔任下一任CEO的理想人選望而卻步。因此,CEO帶著黃金分手費離開的故事還會層出不窮。
譯者:郝偉凡
海外網國際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責編:郝偉凡)
經濟學人,海外網,CEO,分手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