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19日13:13来源:海外网字号:
海外网6月4日讯 《经济学人》(Economist)6月1日发表题为《痛击日本 阶段式的战争 中国政府对“过分戏剧化”的抗日剧进行控制》的文章
全文摘编如下:
下前线,进行短暂的休整,刷一下微博
20世纪30至4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场战争被中国的电视剧制作人不断挖掘价值。中日两国之间的政治局势持续紧张,这让抗日剧的市场愈发广阔。而现在,电视节目的监管者们责令地方各个频道将所有的电视剧都返回北京,以便在播出之前进行更多的审查。一则影响力极广的新闻报道对“粗制滥造”的抗日剧进行了批评,引起了上述的种种改变。官员对于电视剧的质量表示担心,但对于他们的政治方针并无担心。
2004年,只有15部抗日题材的电视剧被准许播出。而2011年和2012年,至少有177部被批准,差不多每五部中就有一部被通过了审批。
抗日剧倍受欢迎,这导致中国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横店影视城(Hengdian World Studios)成为了“抗日战争总部基地”。数以千计的临时演员成了日本鬼子的专业演员,他们每天的薪水大约有15美元,工作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死在镜头前。“我们每天都要死几回”,《遍地狼烟》第二部的临时演员葛洪磊(读音)说。某个电视剧的预告片特意突出了中国神枪手射向邪恶日本兵的子弹在空中飞过的慢动作。电视剧制片人刘志江说,抗日剧成为时下的最流行,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它们反映了“载入史册的历史”。
从2002年到2004年,犯罪调查题材的现代剧统霸了电视的黄金时段,然后电视节目的监管者介入了。官员还对穿越剧进行了限制,穿越剧往往是植入历史中的现代故事。中日外交日渐成为热点,给抗日剧降温变得越来越艰难。
译者:张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