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2014年02月14日11:18|來源:海外網|字號:
海外網2月14日訊 英國雜志《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2月8日發表了題為《規模縮小的巨人》的文章。文章稱,自從發生了墨西哥灣漏油事件之后,英國石油公司的規模比以往縮小了很多,但是它同時也變得更加安全和明智。
全文摘編如下:
英國石油公司(簡稱BP)的股東們曾經是一群沾沾自喜的家伙。如今,他們已經經歷了太多的風霜。2010年,位於墨西哥灣的“深水地平線”(Deepwater Horizon)鑽井平台發生爆炸災難,這讓英國石油公司遭受了重創。在這之后,該公司的股價下跌了一半。英國石油公司凍結了股息,並被迫出售了價值380億美元的資產,其中包括其擁有的半數海上平台以及煉油廠,為的是湊足用於清理漏油、賠償損失和其他方面的費用。據估計,此次漏油事故造成的總費用高達420億美元。針對該公司的訴訟案可能會持續多年,而且最終的費用或許不止420億美元。
在這種背景之下,該公司在2月4日發布的季度報告頗為振奮人心。英國石油公司已經提高了自己的股息,而且還會繼續強力推行股權回購計劃。盡管該公司曾經表示,之前出售的資產絕大多數都不是核心資產,但是該公司現在的規模還是小了很多。之前,不包括俄羅斯業務在內,該公司每天的原油產量為300萬桶。現在,這一數字為225萬桶。
這就凸顯了英國石油公司俄羅斯業務的重要性,在俄業務可以將每天的原油產量提高近100萬桶。該公司之前在俄羅斯的合資企業TNK-BP能夠帶來豐厚的利潤,但是卻麻煩不斷,這主要是由於強勢的俄羅斯合作伙伴不願甘當英國石油公司的副手。去年,英國石油公司從TNK-BP中抽身而出,用其持有的TNK-BP股份換取了120億美元的資金以及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近20%的股份。俄羅斯石油公司是俄羅斯規模最大、社會關系最廣泛的一家石油公司。該公司CEO伊戈爾·謝琴(Igor Sechin)是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密友。
一些批評者譴責說,英國石油公司與俄羅斯合作伙伴關系過於密切﹔還有一些人譴責說,英國石油公司給英國政府施加壓力,迫使其實行對俄友好的外交政策。另外,這可能會為那些由克裡姆林宮支持、想在英國進行類似收購的公司提供先例。一些批評者甚至把英國石油公司稱為“英俄石油公司”。
但是從目前來看,這筆交易似乎效果很好。在2013年第四季度,俄羅斯石油公司的股份為英國石油公司增加了11億美元的營收。英國石油公司CEO、俄羅斯石油公司董事會成員鮑勃·達德利(Bob Dudley)表示,管理上的擔憂迅速得以解決。他宣布,雙方的合作將會持續數十年﹔下一步,雙方可能成立致力於陸上石油開採的合資企業。
過去,英國石油公司因自己龐大的規模而感到自豪﹔對於現在規模縮小的狀態,人們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達德利表示,“我們打破了對資產的情感”。與規模相比,達德利更推崇價值,而且他還自豪地逐個列出了英國石油公司一系列的新投資。這其中包括:對位於芝加哥附近的Whiting煉油廠進行現代化升級,在安哥拉、巴西、埃及、墨西哥灣和印度建立開採項目等。
在與美國的法律糾紛中,英國石油公司也在進行勇敢的回擊。最初,該公司採取了退讓和懺悔的立場——在那些熟悉美國環境侵權訴訟的人看來,英國石油公司最初的立場無疑是錯誤的。在英國石油公司的請求下,一家法院任命了前FBI局長路易斯·弗裡(Louis Freeh)擔任獨立調查員。該公司還在報紙上進行了有力的宣傳,指出了一些不合理的賠償要求。這其中包括一家法律公司要求的700萬美元賠款和一位捕蝦漁民要求的35.7萬美元賠款。英國石油公司稱,這家法律公司與法庭任命的負責該案的律師有關系﹔至於那位漁民,其納稅申報記錄証明在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發生時,他處於失業狀態。
這一切都需要支付費用:與美國的法律訴訟費已經超過了10億美元,現在又出現了大約2億美元。達德利漠然地說,“我們很喜歡自己的律師。”律師們或許更喜歡他,尤其是現在新的訴訟案即將到來。英國石油公司依然在進行上訴。如果上訴成功,那麼漏油事件中損失無法追蹤確認的索賠人將得不到賠償。
由於蘇格蘭將要舉行獨立公投,另一個政治爭議也近在眼前。達德利謹慎地表示,如果蘇格蘭真的獨立,那麼貨幣和稅收狀況將出現更多未知因素,另外業務成本也會增加。他強調說,自己對於蘇格蘭獨立的擔憂僅僅是個人觀點,但是他的話還是得到了雙方的關注。
股東們將會更關心結果。盡管傳來了好消息,但是在具體數字方面,英國石油公司依然表現一般。該公司去年第4季度的利潤與上一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4%,跌至28億美元(全年同比下降了27%)。其中一個原因在於資產出售:如果這些資產沒有被出售,那麼年度利潤本來可以增加50億美元。另一個原因在於煉油市場的萎靡和油價的下滑﹔目前,煉油市場的利潤非常低。不過,其他石油公司也在經歷同樣的問題。英國石油公司的主要競爭對手荷蘭皇家殼牌公司(Royal Dutch Shell)在2010年以前一直表現良好,但是上個月也發布了盈利示警公告。現在,殼牌公司也打算出售資產,並削減資本投資。(在接下來的兩年裡,該公司計劃出售價值150億美元的資產。)
對於英國石油公司而言,修復資產負債表和收入賬簿是一項任務,不過修復公司的管理聲譽將會花費更長的時間。過去幾年裡的不良安全記錄反映了該公司過於追求削減成本。在美國和俄羅斯的麻煩顯示了該公司管理不善。達德利及其同事目前尚未能改變這一形象。
如今,其他石油公司也必須節約資金、善待投資者才行。但是對於英國石油公司而言,最大的問題是:如果不想讓自身規模越來越小,不想因此陷入被其他公司收購的被動地位,其大把花錢取悅股東的做法還能持續多久?
編譯:郝偉凡
海外網國際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責編:郝偉凡、王棟)
經濟學人,海外網,英國石油公司,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