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海外網海外網>>國際>>外媒集萃>>經濟學人>> 正文

德國不再迷信美國保護 尋求更積極的外交政策

2014年02月11日10:51|來源:海外網|字號:

海外網2月11日訊 英國雜志《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2月8日發表了題為《不要再逃避了》的文章。文章稱,德國的領導集團想要推行更加積極的外交政策,主要是因為他們意識到,美國已經不再是值得信任的保護者。

全文摘編如下: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德國便把自己的外交責任轉交給了主要盟友美國、法國和英國,同時以堅持和平主義的名義拒絕參加絕大多數軍事行動。隻有在1998年至2005年出現了例外,時任德國總理的格哈特·施羅德及外交部長約施卡·菲舍爾(Joschka Fischer)派遣軍隊進駐巴爾干半島,讓人們短暫地看到了一個更加強勢的德國。但是,當安格拉·默克爾接任施羅德的總理職位之后,德國又回到了一貫狀態。2009年至2013年在默克爾政府擔任外交部長的基多·威斯特威勒(Guido Westerwelle)稱,這是“克制的文化”。

但是對德國的盟友而言,這種自我克制讓德國愈加像是“國際社會的逃避者”——1月31日,德國總統約阿希姆·高克(Joachim Gauck)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表演講時如是說。德國的外交精英們早就感覺到,由於德國沒有盡到分內的責任,美國、法國和英國政府愈加感到不滿。讓三國政府尤為生氣的是,德國竟然拒絕支持2011年聯合國安理會授權打擊利比亞的決議。

現在,德國總統高克正在敦促德國向前邁進。雖然他沒有制定政策的權力,但是他的話卻可以代表德國的責任心。高克的演講與弗蘭克-瓦爾特·施泰因邁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的觀點相符,后者在2013年12月接替威斯特威勒擔任外交部長一職。在2005年至2009年默克爾的第一屆任期,施泰因邁爾就曾擔任過外交部長。德國新任國防部長、未來德國總理的有力爭奪者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也傾向於德國在國際事務上更積極一些。此外,德國聯邦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主席諾貝特·羅特根也持相同的態度,不過他更謹慎一些。

或許隻有默克爾本人尚未清楚地意識到這種意願的轉變。這是她的習慣:她總是讓別人提出新觀點,然后觀察辯論如何展開,隻有在最后時刻才會採取立場。但是,如果默克爾根本不贊同兩位部長的觀點,那麼她肯定不會允許兩位部長一路向前。

當政客們現在承諾“更多的參與”時,他們的意思到底是什麼呢?施泰因邁爾的第一個目標是,把與歐盟打交道的主要職責重新賦予外交部長﹔在歐元危機最黑暗的時期,這一職責轉交給了財政部長。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施泰因邁爾已經邁出了第一步:他聘用了德國財政部長沃爾夫岡·朔伊布勒曾經的發言人馬丁·科特豪斯(Martin Kotthaus)。

施泰因邁爾還希望加強與法國的合作,這不僅局限於歐盟事務,還涉及其他方面的事務。據德國外交部一位官員稱,德國在非洲地區將會更加積極地支持法國,作為交換條件,法國將會支持德國領導歐盟對東歐的政策。這會讓德國馬上就面臨烏克蘭問題的艱難考驗。但是,施泰因邁爾還在努力尋找可以讓德國成為更好的國際合作伙伴的非軍事手段。舉例來說,他認為德國應該主動提出幫助敘利亞銷毀化學武器,原因是德國擁有合適的設備——即便很多德國人並不同意這麼做。

總體來說,馮·德萊恩已經准備好更進一步:她希望能夠建立更加統一的歐洲安全政策,而德國將會扮演主要的角色。但是,由於這最多只是一個渺茫的可能,所以她把首要目標放在了努力消除德國軍事行動的國內烙印上面。從全世界范圍來看,德國大約有5000名軍人正在執行13項任務,他們中的所有人都在聯合部隊中扮演輔助性角色。當北約部隊撤離阿富汗之后,德國軍人很可能會成為留守阿富汗的西方部隊中的一部分。

但是,馮·德萊恩的具體計劃似乎還過於瑣碎。在馬裡,法國軍隊正在與入侵的聖戰分子作戰,而馮·德萊恩則希望把德國的軍事訓練人員從100人提高到大約250人。在中非共和國,法國軍隊試圖阻止穆斯林和基督教徒之間的血腥沖突,馮·德萊恩表示將會派遣飛機來運輸傷員。

智庫機構卡耐基歐洲分部(Carnegie Europe)的烏利齊·施佩克(Ulrich Speck)表示,對於德國真正的國家利益而言,非洲軍事任務僅是戰略性小插曲。德國應該更加關注其與亞洲的關系再平衡。出於經濟原因,德國最近比較傾向於中國,而忽視了東南亞國家和日本。另外,德國還應該敦促歐盟形成一致的對俄立場。

盡管如此,德國領導集團的全新信號依然可以被視為一個巨大的變化。這些信號顯示出,德國已經意識到美國現在和未來不會再像過去那樣來幫助解決歐洲問題。由於美國對德國人進行監聽的事在去年夏天被曝光——最新披露的消息顯示,美國不僅監聽了默克爾的手機,甚至從2002年起就開始監聽施羅德的手機——所以德國對以前的保護者已經不再那麼信任,盡管施泰因邁爾和馮·德萊恩都在極力避免美德關系進一步惡化。總體來說,這場辯論反映了一個更加自信的德國。正如德國總統高克所言,在對自身罪行懺悔了69年之后,現在的德國“是一個善良的國家,是我們所知道的最好的德國”。

最大的障礙依然在於國內的公眾輿論。最新民意調查顯示,62%的德國人反對馮·德萊恩的觀點,即德國軍隊應該更加積極地參與國際事務。鑒於此,施泰因邁爾今年的計劃不僅是出訪其他國家,同時還要到訪德國各地,努力說服選民新的時代已經到來,德國人是時候反省自己的和平主義觀了。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高克說,“德國有真正的和平主義者,但是也有一些人利用德國過去的罪行來掩飾自己的懶惰,或者脫離世界的意願。”即便是在依然質疑北約和歐盟的左翼政治陣營,這種態度也愈加難以站住腳。

編譯:郝偉凡

海外網國際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德國迎來首位女防長 有望成為默克爾接班人

默克爾與社民黨聯手將給德國帶來什麼?

(責編:郝偉凡、王棟)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經濟學人,海外網,德國,外交政策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盤點世界各國文藝兵和勞軍拉拉隊(組圖)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北影學霸校花爆紅 中國各校校花美貌大PK

盤點香港10大豪門媳婦(組圖)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