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吉林陝西山東江西內蒙古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海外網海外網>>國際>>外媒集萃>>經濟學人>> 正文

攝像頭無處不在 隱私權何以保障?

2013年11月19日12:00|來源:海外網|字號:

海外網11月19日訊 英國雜志《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11月16日發表了題為《你的一舉一動》的文章。文章稱,如今攝像頭無處不在,而且還具備人臉識別功能,所以隱私權在未來將需要更加嚴格的保護。

全文摘編如下:

1890年,一份報紙宣布,“在這個季節,海邊的某些事物將會比鯊魚還可怕,他們就是業余攝影師。”手持照相機的發明震驚了19世紀社會﹔與此同時,那些在海邊游蕩、專門拍攝日光浴男女的“柯達狂人”也讓人感到害怕。

一個多世紀之后,業余攝影師再一次成為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富裕國家的公民已經習慣於被監視公路和城市的閉路攝像頭密切注視。但是,隨著照相機的體積不斷縮小、存儲資料的成本急劇下降,現在拍照已經成了個人行為。

通過谷歌眼鏡暗中記錄

大約有1萬人已經開始測試谷歌眼鏡的雛形——它是一個類似於眼鏡的微型電腦。谷歌眼鏡旨在通過一款能架在鼻梁上的裝置來實現智能手機的所有功能。它靈活的框架上裝有一個攝像頭和一個小屏幕,從而讓用戶可以更加便捷地進行拍照、發短信以及網上搜索。

谷歌眼鏡也許會以失敗告終,但是更加廣泛的革命正在進行中。在保險詐騙案十分猖獗的俄羅斯,至少有100萬輛車裝有行車記錄儀,以便拍攝前方路況。美國警方正在向警察發放攝像頭,攝像頭可以別在警服上,從而記錄警察和群眾的交流情況。微型攝像頭讓愛貓人士可以隨時監視他們四處游蕩的寵物。狗仔隊已經開始動用無人機來偷拍那些在自家花園或游艇上活動的名人。業余愛好者甚至在研發更加智能的方法,以讓攝像頭進入太空。

無處不在的記錄設備已經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幫助。醫院向一些遭受腦部傷害的病人發放了攝像機:回看攝像機中的錄像可以幫助他們恢復記憶。行車記錄儀有助於解決保險糾紛,並鼓勵人們提高駕駛技術。警方拍攝的錄像讓罪犯不敢再毫無理由地投訴警察,也讓警察無法隨意虐待囚犯。一位英國士兵剛剛因謀殺一位受傷的阿富汗人而被判有罪,原因是他的犯罪行為被另一位士兵頭盔上的攝像頭捕捉了下來。顯示資深外科醫生和工程師視線的視頻有助於訓練接班人,同時也能在責任爭端中派上用場。與電腦相連的攝像頭能夠為弱視者讀取街頭標志牌和商品標簽。

在樂觀人士看來,未來攝像頭還能為我們帶來更好益處。很多人都攜帶著活動追蹤設備,一般是戴在手腕上或裝在兜裡,目的是監督自己的運動或睡眠類型﹔如果使用攝像頭可能會更加高效,或許還可能監控佩戴者的飲食習慣。“個人黑匣子”可以在佩戴者發生意外事故或遇害的情況下及時傳送圖像。能夠識別人臉的小型攝像頭可以成為個人數碼助手,讓對話可以像文件和郵件一樣被搜索出來。目前,已經有一小撥“生活記錄者”將多年的影像存儲到了“電子記憶”數據庫。

但是,並未所有人都對這些前景感到興奮。完美的數碼記憶可能會成為痛苦之源,因為它除了記錄了許多值得珍惜的事件之外,也記錄了那些令人痛苦的事件。疑心較重的伴侶或雇主或許會認為,他們有權查看伴侶或雇員的數碼記錄。

與其擔心拍照的人,還不如擔心那些被拍的人。校園惡霸已經在利用手機拍攝的非法照片來凌辱受害者。網站上充斥著大量在公共場合偷拍的女性照片。可穿戴式相機將會讓這些偷拍行為變得更加容易。即將出現的重大問題是愈加先進的人臉識別技術,這項技術將讓公司和政府可以通過排查網上數億圖像來提取個人信息。無論是在酒吧、街頭、辦公室,還是在每個人的頭頂上,攝像頭都無處不在﹔如果社交網絡和其他處理儲存和發布圖像的服務商把這些攝像頭拍攝的錄像匯集到一起,那麼后果將十分重大、值得警醒。我們距離這樣一個世界或許並不遙遠:在那裡,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會被跟蹤,一個走在街上的陌生人馬上就可以清楚地知道你是誰。

身體、思想和面部主權

科技進步應該受到廣泛的歡迎,而不是被人們畏懼——這是本刊持有的信仰之一。但是,這一信仰還是不可避免地與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起了沖突,那就是自由。自由應該包含一定程度的隱私權:如果你的一舉一動都被記錄下來,那麼自由權就被極大地削弱了。

其中一個解決方案就是禁止使用那些令人反感的設備。奧地利就禁止使用行車記錄儀。用行車記錄儀拍攝路況的司機可能會面臨1萬歐元(合13400美元)的罰金。但是,完全禁止使用某些設備同時也讓人們無法享受這些設備帶來的益處。如果社會能夠制定相應的規則來限制這類科技設備使用的地點和方式,那麼將會大有裨益。

目前,公司的一舉一動都非常小心。谷歌公司禁止在谷歌眼鏡上使用人臉識別應用,而且其相機隻能錄簡短的片段。日本數碼相機制造商則確保其產品每次拍照時都會發出“?嚓”的聲響。現有的控制跟蹤和騷擾行為的法律可以拓展到偷窺無人機領域。

但是,隨著相機不斷變小、功能越來越強大、愈加無處不在,為了保護自由就必須制定新法律。政府應該在經過授權之后、而且在有著明顯公共利益的情況下(比如說識別銀行搶劫犯)才能使用人臉識別技術。如果需要識別的人臉是同伴或者是街頭的陌生人,那麼你應該享有的最基本權利就是自己身份不會自動暴露。個人數據方面的原則是一樣的。政府應該對新型相機和人臉識別技術嚴加監管,讓人們自己來決定是否要保持匿名狀態。

硅谷一直強調科技是解放人類的力量——在一般情況下,這種說法是正確的。但是,某個小裝置賦予一個人的自由有時可能會讓另一個人失去自由。自由派政客一直不願捍衛個人隱私的理念,尤其是網絡隱私。如今,隱私之戰應該打響了。否則,隱私權可能在轉瞬之間就會失去。

譯者:郝偉凡

(責編:郝偉凡、王棟)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經濟學人,海外網 攝像頭 隱私權

熱圖>

最新熱點>

驚!上海動物園飼養員被華南虎咬死(組圖)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地鐵女乘客被摸胸10分鐘 絲毫沒有察覺(組圖)

丈母娘不願保持不正當關系 充電器線勒死女婿

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吉林|陝西|山東|江西|內蒙古|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

網站地圖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京ICP証130063號
投稿郵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