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陝西江西內蒙古山東吉林移民書畫商城環保縣域創投招商華商創新滾動

海外網>>國際>>外媒集萃>>讀者文摘

是谷歌讓我們生病的嗎?(1)

2013年08月27日08:19|來源:海外網|字號:

海外網8月27電 《讀者文摘》(Reader’s Digest)加拿大版 近日發表題為《谷歌會讓我們生病嗎?》的文章

全文摘編如下:

網絡有時候的確能夠幫助我們做出關於自己健康的明智決定。但是,它有時候也能夠把簡單的頭疼變成腦部腫瘤。想要取代醫生可不是那麼簡單的。

總是以相同的方式開始的——比如說,一種疼痛,肚子疼,正當你在校園中漫步,打算回寢室的時候。用不了多久,Emma Murray就會打開她的筆記本電腦,把她的症狀輸入到谷歌當中進行搜索,看看谷歌給她回復的答案都是些什麼。Emma Murray是(加拿大)蒙特利爾(Montreal)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的心理系大一新生。她會在醫學的網站之中進行選擇,比較那些警告信號,直到她發現,臉部一側的鎮痛居然是中風的預兆。她會因論壇中的言論而困惑,發現自己的疲憊乏力居然是狼瘡初期的症狀,或者,不,是多發性硬化症。天啊!難道她患上那種罕見的腎上腺紊亂疾病?當她難以忍受自己內心中生出的恐懼時——當她一次次點擊鼠標,打開網頁,看到了無盡頭的症狀清單時,每一種細微的感覺都仿佛宣了判她的死亡——她終於停下來了。她會沒事的,她這樣告訴自己。然后關上筆記本電腦,爬上床,鑽進被窩裡面,腦海裡浮現出自己的朋友和家人。她會沒事的,但是她睡不著。因為她無法確定地知道自己的健康狀況。

根據加拿大統計署(Statistics Canada)的統計數據,約有65%的加拿大人利用互聯網來搜索健康方面的信息。一些研究顯示,大量的建議或許會把某些習慣於向搜索引擎求助的人變成“上網自診狂”,20人當中就有一人,這些人對於他們在網絡上找到的健康信息感到震驚、深信不疑和嚴重的痴迷。互聯網當然在理清錯誤觀點方面作用巨大,是十分好用的工具,但你針對自己身上出現症狀到的答案,也很可能是過於可怕、極端的,是你最不可能患上的疾病。借助網絡進行自我診療,這是不科學的,但是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加入“上網自診狂”大軍當中來,他們或許患上了臆想病——持續地認為自己患上了嚴重的疾病,對此懷有過分的恐懼。實際上,根據美國精神病協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發布的新一期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中所包含的症狀描述,“由於登陸健康和醫學網站而引發的對自身健康狀況的無端焦慮”,這其實是一種焦慮症。沒有人明確地知道是什麼導致了這種疾病的發生。遺傳傾向和環境似乎是起作用的兩個因素。在大多數事例中,它被家庭中出現的嚴重疾病或死亡所觸發。

Emma Murray的憂慮從13歲就開始了,就在她母親去世之時。她的童年生活因悲傷、壓力和巨大的戲劇性而變得模糊不清,她總有很多無端而起的症狀,比如嚴重的頭痛和疼痛。她的醫生告訴她,這些症狀的罪魁禍首都是她腦海中想象出來的那些東西,因而拒絕了她再三提出的血檢請求,最終,她被檢查出卵巢裡有囊腫,進行入院治療。但這僅僅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了。她無法真實存在的疼痛和她想象出來的疼痛之間做出分辨,她開始驚慌失措起來。“當你緊張和焦慮不安的時候,”她說道,“你的身體會發生很多沒有必要發生的事情。”但是在網絡上,她恐懼的很多事情都得到了驗証。總有一些網站,她可以通過谷歌搜索到,告訴她,她的健康出現了很嚴重的問題,她所恐懼的事情真的都發生了。

自尋煩惱之人存在的歷史有幾百年之久,他們牢牢抓住自己錯誤的確信,不肯撒手,他們依據流傳民間的醫學理論給自己診療,確定自己得了某些嚴重的疾病。英國學者Robert Burton在他所著的書《憂郁的剖析》(The Anatomy of Melancholy)中收集了流傳於那個年代的哲學和科學的觀點,他把其中很多都稱作是“臆想病的症狀”(“內臟中的熱,腸子裡面的風和牢騷”),那個年代的歐洲人所思所想的。“有些人害怕自己會得恐怖的疾病,那些他們曾見到、聽到或讀到別人得過的疾病,”他寫道,“他們簡直不敢聽到或讀起類似的事情。”今天,我們的這種恐懼症有些不同,我們能夠獲得大量的信息,很多人沒有經過醫生的診療,只是打開搜索引擎,在裡面輸入幾個單詞,就給自己確診了。曾經的病人們至多能夠讀到醫學教科書,現在甚至有了臨床試驗、專門的論壇(線上或線下的)、社交網絡的討論小組和推送信息。還有別的區別嗎?有。網絡藥店意味著病人們可以輕易地獲得藥物,哪怕是那些藥力很強的藥物。

加拿大人並不需要成為“上網自診狂”,把自己置身於危險之中﹔他們只是需要相信那些錯誤的信息。因特網當然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健康方面的專家想知道,病人們把無數的時間花費於在網上自己搜索答案上面,這到底是給人們帶來的好處更多?還是害處更多呢?

*為了保護當事人的隱私,文中使用的人名系化名。

譯者:張曉玲

(未完待續)

【相關閱讀】

是谷歌讓我們生病的嗎?(2)

是谷歌讓我們生病的嗎?(3)

是谷歌讓我們生病的嗎?(4)

是谷歌讓我們生病的嗎?(5)

(責編:文博、牛寧)

分享到:

讀者文摘,健康,自診狂,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利用,聖母瑪利亞與亞恩溫德,鹽碟,加利利海上風暴

時政國際評論台灣華人文史財經

最新熱點>

嫖客稱得知賣淫女未成年倍感痛心 助其脫困

揭秘:戴笠死后女秘書為何被秘密處決?

熱圖>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桂林一學校附近發生爆炸 已致1死20多人傷

滬自貿區或試水人民幣自由兌換 專家:需謹慎

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陝西|江西|內蒙古|山東|吉林|移民|書畫|商城|環保|縣域|創投|招商|華商|創新

網站地圖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
投稿郵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