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吉林陝西山東江西內蒙古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華商滾動
2013年08月05日10:04|來源:海外網|字號:
摘要:瑪麗·麥卡錫1963年的小說《群體》講的是八位女性從瓦薩學院畢業后的生活,這是一部令人震驚與興奮的諷刺小說。這部小說使她從一位令人恐懼與尊敬的文學批評家變成了富有且世界著名的作家。但是造成的后果也是殘忍的,不僅僅是她瓦薩學院的同學的回應。勞拉·雅各布斯探究了為什麼這部小說就像一個時代的肖像,並且毀了麥卡錫的生活。 |
海外網8月5日訊 美國《名利場》(VANITY FAIR)2013年7月刊發表題為《瓦薩爾解壓》的文章。
全文摘譯如下(續上):
筆頭比劍更鋒利
朋友和評論家都在評論麥卡錫,現在則輪到了她瓦薩學院的同學了。這些年麥卡錫一直在文學作品中傷害了她的朋友和同行們,很明顯地並不敬的在小說中寫著他們。《群體》也不例外。但和她前幾部小說比起來,這部小說的高雅的讀者大大減少了,這本書挑逗著每個人。她1992年的自傳《危險的寫作》的作者卡羅爾·布萊曼說道在麥卡錫的設定中“在‘沾滿鮮血的小巷’中認出尸體變成了讀完《群體》后的最大的樂趣。”他們知道這些人是根據瓦薩學院裡的真實人物寫的。麥卡錫甚至沒有怎麼改變受害人的姓名,例如,多蒂·倫弗魯的原型是多蒂·牛頓。她一直堅持這本書不該定義為真人真事小說因為“公眾並不知道”這些女孩。
不管你怎麼定義這本小說,33級瓦薩學院的人認為這就是一種出賣。1964年一月,《先驅評論報》的頭版出現了這樣一篇文章“麥卡錫小姐的主角們的回敬”。其中一個人說:“全部都寫上去了,我們的父母,我們的習慣,我們的偏見,我們的同學。”記者希拉·托拜厄斯採訪了“現實生活中”她的同學,她的同學都回擊了麥卡錫,他們說麥卡錫是粗野並且自戀的。她們都說她脖子背頸上有一顆血包,就像她的簽名一樣。一個同學說道:“她是瓦薩學院中唯一一個30年不換發型的女孩。”喬瓦諾維奇出版社收到了許多人對“可怕的骯臟的場面描寫”憤怒的投訴信,麥卡錫抗議道:“《群體》只是一個想法,並不是對一個真實群體的研究。它只是一個柏拉圖式的想法。”聽上去就像古在為老哲學故事的辯護。無論怎樣,她最后還是換了發型。
小說最不可思議的角色艾雷諾·伊斯雷克的原型到現在都還是個謎題。這個角色就像貓一樣清高,小說的最后一個畫面,雷姬與凱的丈夫哈羅德在她的車后爭吵,她被麥卡錫寫的相當令人著迷。麥卡錫說雷姬的“印度眼睛”是來源於瑪格麗特·米勒,她的“深不可測的蔑視”是來源於娜塔莉·斯萬,這些都是她瓦薩的同學。瑪麗在小說后面對雷姬有一個描寫:“同學們都減掉了頭發並且燙了頭,但雷姬仍把她的頭發在脖子后面打了個結,使她看上去還像一個少年。”基爾南相信“她是許多人的結合。有一部分是瑪麗,有一部分是瑪格麗特·米勒,她有著雷姬的美麗。芝加哥的海倫·道斯·沃特穆爾德認為她是雷姬。”其他人都認為雷姬是基於一個人的,
一個低調的瓦薩女孩,伊麗莎白·畢夏普。
那首羅伯特·羅威爾著名的詩,以他在文學界的地位(高於瑪麗),恰好畢夏普是同性戀。當她第一次讀到《群體》時,她就被逗樂了。但是 ,基爾南寫到,朋友們已經說服她“並不隻有她是雷姬的原型……但她的巴西愛人羅塔·德馬賽多·索雷思是那個女爵的原型(雷姬的愛人)。”
畢夏普對麥卡錫很冷淡,直到1979年她才在給麥卡錫的信中抱怨道:“我從來沒想到是你,或者羅塔,即使我在讀《群體》是想到了他們。”
“瑪麗已經改變了很多條件,但伊麗莎白還是認為兩人太相像了,”一個知道她倆的編輯說。“總有人這樣想:如果沒有伊麗莎白·畢夏普會有雷姬嗎?答案也許是不,雷姬外表像瑪麗,優越的感覺則像伊麗莎白。這對小說非常重要,因為它定了這個小說的基調,這種優越感,這種了解不同生活,不同人的感覺。麥卡錫很明顯關注著這些女人。瓦薩學院對瑪麗來說非常重要,在那裡她形成了對一些東西的看法,你能感覺到她試著在社會上給她們定位,她們的地位,她們家庭的地位。這佔了她文章與靈感的很大一部分,是一個關於誰在美國社會生活中更優秀的問題。”
直到1976年,才出現了又一部傷害很多女性的小說。《君子》雜志發表的杜魯門·卡波特的短篇小說“巴斯克的海岸”,描述的是一個充滿美女(他稱為‘天鵝’)的社會。
作者:勞拉·雅各布斯
譯者:何方晴
(未完待續)
相關閱讀:
時代的肖像:瑪麗·麥卡錫著作《群體》(七)
(責編:郝偉凡、王棟)
名利場
網站地圖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
投稿郵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