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國際>>外媒集萃>>經濟學人

整改力度不夠 俄羅斯經濟低迷

2013年06月24日16:01來源:海外網字號:

海外網6月24日訊  英國雜志《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6月22日發表題為《俄羅斯經濟陷入爭論》的文章。

全文摘編如下:

俄羅斯GDP同比增長率(單位:%)

曾幾何時,俄羅斯總統普京得意洋洋地吹噓俄羅斯經濟具有強勁的反彈力。隨著眾多歐洲國家陷入經濟衰退期,俄羅斯的經濟增長速度曾是許多國家羨慕的對象。雖然俄羅斯的經濟增長速度不可能再像2005年前后那樣狂飆至7%,但是其在2012年的GDP增長為3.6%,這也是個不錯的數據。然而,今年第一季度俄羅斯年均增長速度僅為1.6%,這是自2009年以來經濟增速最緩慢的時期。很久以前,經濟學家們就提醒俄羅斯要警惕油價的下跌以及歐洲的衰退。現在,石油和天然氣的價格看起來下跌的可能性更大﹔歐元區國家仍然麻煩不斷。與2009年金融危機后經濟增長速度大幅下降不同,最近俄羅斯經濟增長放緩的主要原因是國內因素。

俄羅斯政府不能僅僅等待全球經濟好轉,在國內不採取任何措施。21世紀最初的十年,因為1998年貨幣貶值的持續影響讓俄羅斯商品在國內極具吸引力。而且蘇聯時期閑置的生產力使得公司可以在投入很少資金的情況下生產出更多的產品。石油財富通過消費得以重新分發。阿爾法銀行的納塔利·奧洛娃說,在俄羅斯的閑置資源沒有用盡之前,這種方式很有成效﹔“但是總有一天這種模式會結束的,但沒有一個執政者能夠提前做好准備”。

通貨膨脹率上升導致投資成本也隨之上漲,而且強勢的盧布已經失去了競爭力,所以俄羅斯的投資持續著低迷狀態。這也導致了俄羅斯的公司將剩余資本投放到別處。因為擔心國內的產權問題以及不穩定的政治局面,所以俄羅斯的資金大量外流(僅五月份就達到90億美元)。不夠發達的銀行系統對此也無能為力。莫斯科投資管理公司Verno Capital的羅蘭·納什解釋說,落后的金融基礎設施無法將有錢人(如油氣生產商)與急需資金的人(如平民家庭、小企業等)聯系在一起。納什說,“俄羅斯缺少資金流通的渠道”。

另一個問題在於國有企業。在2008年至2012年間,私營企業削減了30萬個工作崗位,但是國有企業卻增加了110萬個工作崗位,使得國有企業崗位人數達到1800萬(佔勞動力總人數的25%,比法國還要高)。這對一個失業率僅有5%的國家來說頗為奇怪。私營企業不僅被國有企業奪走了業務,而且在勞動力、辦公空間和交通方面都要與國有企業展開競爭,使得私營企業的運營成本不斷升高。

俄羅斯政府似乎想讓盧布恢復弱勢,以刺激經濟增長。但是如果俄羅斯不能通過體制改革來使經濟多樣化,不能改善經濟環境,僅僅通過弱勢的盧布是無法保証經濟長期快速增長的。如果經濟全速增長,盧布貶值也可能會導致通貨膨脹率繼續升高。現在,俄羅斯的通貨膨脹率已經達到了7.4%。即便如此,中央銀行的新行長埃爾維拉·納比烏林娜仍然面臨著繼續調低利率的壓力。納比烏林娜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經濟學家。但是她以前曾在克裡姆林宮任職,所以她可能無法像前任那樣不受約束。

普京定期召開會議批評部長們沒有做好經濟工作。總理梅德韋杰夫的地位本來就有些動搖,現在更是日漸削弱。最近普京責罵部長們時,梅德韋杰夫並沒有出席。現在在幕后工作的是前財政部長阿列克謝·庫德林,他是抗議運動的非官方監察專員。將來,庫德林很可能會當選為總理。他在《生意人報》中寫道,現在的經濟政策是“一半改革,一半折中”。

俄羅斯政府決定,莫斯科將於今年9月舉行市長選舉,而不再等到2015年了。這意味著克裡姆林宮並不期望馬上恢復經濟局面。但是后工業時代研究中心的維拉迪斯拉夫·伊諾仁杰夫注意到,在普京的統治下,“個人收入的增長比經濟本身的增長更為重要”。俄羅斯政府債務低、儲備高,所以實現工資上漲並不是什麼難事。這一舉措可能會避開政治上的麻煩——但是對經濟發展卻沒什麼作用。

譯者:郝偉凡

分享到:

(責編:文博、劉猛)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國際頻道今日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