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國際>>外媒集萃>>經濟學人

緬甸民主化進程推進 軍方主動放權

2013年06月17日18:30來源:海外網字號:

海外網5月30日訊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5月25日發表題為《處方上的民主》的文章。

全文摘編如下:

緬甸軍隊領導者為何將權力下放給人民?

克欽人反抗的方式

緬甸的過渡是一個自上而下、嚴格有序的過程。正是這種過渡方式使得緬甸的改革不同於最近的動亂,比如阿拉伯之春中的“人民主權”革命、歐洲共產主義的垮台以及印尼推翻總統蘇哈托的政變。在關鍵時刻,對大規模抗議的恐懼加快了緬甸改革的進程。2011年政府顧問承認,他們擔心仰光的大街上也會出現像阿拉伯之春那樣的景象。軍隊曾經殘酷地鎮壓了抗議活動,比如2007年由僧侶領導、以失敗告終的“番紅花革命”、1988年首次讓昂山素季全國聞名的民主起義。1988年的抗議帶來了1990年的選舉,全國民主聯盟贏得大選,政府卻宣布結果無效。但是總體來說,緬甸現在正在從獨裁政權內部開始進行改革,這可是一個罕見的例子。

從21世紀初開始,有一件事越來越清晰地顯現出來:在奈溫實行了幾十年的“緬甸特色社會主義”、丹瑞又實行了幾十年的裙帶資本主義之后,緬甸從一個富裕國家變得一貧如洗。2003年,政府宣布了其“七步走民主路線圖”的綱領。為制定新憲法,政府舉行了全國代表大會,並規定於2008年對新憲法進行全民公投。憲法規定的總統大選於2010年舉行,但是據說大選有舞弊的嫌疑。新任總統登盛在2011年3月就職。登盛是前總統丹瑞親點的接班人,可能也是緬甸軍隊領導人中最冷酷無情的一個。瑞士人萊昂·裡德曼頓說,“大選的結果在預料之中,和計劃的一樣。毫無疑問,丹瑞是現存民主制度的設計師。”裡德曼頓在21世紀最初的十年一直在緬甸為幾家國際組織工作。

但是,丹瑞及其下屬官員思想裡的民主與西方人普遍理解的民主不盡相同。這些軍隊領導者將他們的民主稱為“守紀律的民主”。在這種民主制度下,無論任何一屆選舉發生任何情況,軍隊都將保留大量權力。其民主理念只是給予人民足夠的發言權,以贏得國內外的反對者的支持,進而重振緬甸支離破碎的經濟。

值得表揚的是,登盛意識到嚴格限制的民主無法說服美國和歐洲解除經濟制裁,也無法贏得昂山素季的支持。所以執政之后,他立即著手進一步推進民主改革,比丹瑞規劃的程度要更加深遠。緬甸的需求極其迫切。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1962年的緬甸吧。那時緬甸的礦物、柚木、大米、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豐富,是該地區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其人均年收入達670美元,是印度尼西亞的三倍、泰國的兩倍。但是到了2010年,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緬甸成為了東南亞人均GDP最低的國家。

在其他亞洲國家享受著創紀錄的經濟增長速度時,緬甸的經濟卻大幅度退步。無論是在緬甸人的眼裡還是在外國人的眼裡,緬甸與鄰國的差距都已經明顯到了無法忽視的地步。丹瑞最終公開承認,“仍有無數人在與極端貧困作斗爭,他們目前僅能勉強維持生活”。

為了重建經濟,緬甸必須設法結束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於是,它開始依附於對資源有巨大需求的中國,盡管這種依附關系有些危險。在西方國家對緬甸不聞不問之時,中國恰好彌補了空缺。中國公司在緬甸修建大壩、公路和管道,一般都是單純地為了滿足國內消費者的利益。

長期以來,中國在緬甸一直是無拘無束。所以在2011年,當登盛突然宣布暫停最大的工程——位於克欽邦價值36億美元的密鬆大壩時,中國為此感到震驚。68歲的登盛有些駝背,也不具備個人魅力,看上去也不像是自由的思想者。但是他針對密鬆大壩所做的決定清楚地顯示了他與前總統丹瑞的不同(現在丹瑞比較低調,很少出現在公眾場合)。登盛想要結束緬甸對中國過分的依賴,並且他開始傾聽極力反對修建大壩的克欽人的心聲。

北京大學致力於國際關系研究的朱峰教授說,登盛改變心意給中國政府“敲響了警鐘”。緬甸變成一個棘手的問題,而美國則是從中國的困擾中獲利最多的一方。當時,美國的新一屆政府似乎想要重新插手這個流氓國家的事務。

我們放手,你們也放手

前幾屆美國政府給緬甸打上了威脅世界和平的標簽。但是當巴拉克•奧巴馬當選為總統后,他承諾如果世界上最桀驁不馴的幾個國家停止反對美國,那麼美國也會“鬆開”拳頭。這一策略在伊朗和朝鮮收效甚微,但是在緬甸卻異常奏效。2009年初,奧巴馬上任后不久就命令復審美國對緬甸的政策。奧巴馬政府企圖謹慎地插手緬甸事務,保留對緬甸的經濟制裁但是開啟了雙邊對話。一開始,這一政策並未顯示出任何好處。但是,美國現任駐緬甸大使德雷克·米切爾說,自從登盛接手緬甸以來,“我們發現這個人與眾不同”,美國可以與這個人展開對話。

從那時起,多位美國特使承諾,如果緬甸進行政治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釋放政治犯——那麼美國將會減輕經濟制裁,緩和經濟封鎖。登盛對美國有求必應。去年11月,奧巴馬到仰光訪問,登盛對改革所付出的努力得到了最終認可。

一些人認為,西方重新插手這個之前的無賴國家過於草率。也許確實如此。但是這也讓反對黨領導人昂山素季的影響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因為美國在征得她的同意前沒有採取過任何行動。2011年8月,登盛邀請她來到位於首都奈比多的總統府。登盛明白,如果要讓美國支持其改革,那麼他必須征得昂山素季的同意。后來事實証明果然如此。

在這個美國將重心轉向亞洲的時期,美國重新插手緬甸事務是促成緬甸過渡最顯眼的外部因素。北京的鷹派認為這一舉措更加明朗地顯示出了美國想要壓制中國發展的狼子野心。毫無疑問,在西方陣營公開支持緬甸是奧巴馬使用的一手妙招,但是這並不一定會引起兩大競爭對手在緬甸的“大博弈”。米切爾認為,“(在亞洲)價值觀和規則存在競爭,但是這不一定就是反中國的。”

軍隊會自行退出政治舞台嗎?

造成緬甸進入過渡時期的經濟因素、國內因素和戰略因素都顯示,緬甸可以成為一個正常的民主國家,但是這主要取決於軍隊。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這個擁有35萬人的強勢團體主導著緬甸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想要進行實質性改變,軍隊不僅需要停止其對克欽人及其他少數民族的攻擊,還必須解除對議會和經濟的束縛。

到這裡,我們就能輕而易舉地看到這場自上而下的改革的局限之處了。2008年的憲法是由軍方起草的,它賦予了軍隊絕對的獨裁權力,確保軍隊可以控制改革。最過分的是,在新一屆全國及各邦議會中,軍方為自己保留了無需選舉、可直接獲得的四分之一的席位。這就意味著,沒有軍隊的同意,誰也無法修改憲法。此外,軍隊不僅在自身事務中享有最高權力,在一些民政部門也享有很高的話語權。現任的所有部長——包括登盛在內——原來都是軍隊官員。

現代緬甸軍隊是由昂山創立的。他是昂山素季的父親,也是領導緬甸脫離英國、走向獨立的人。緬甸的正式名稱為“緬甸聯邦共和國”。軍隊認為自己是唯一一個可以將四分五裂的緬甸凝聚為“聯邦”的機構。這就表明了軍隊將會中止任何更具聯盟色彩、更民主的舉措,因為這意味著將權力分給克倫人、克欽人等其他少數民族。對於軍隊來說,這就是讓“聯邦”解體。此外,這種改變還會削弱軍隊的重要性,進而削減其預算。

很多人認為,軍隊以及在議會中代表軍隊的政黨——聯邦鞏固與發展黨是為了既得利益而堅持反對經濟自由化,因為經濟自由化會讓前軍隊官員失去經濟壟斷地位。尤為重要的是,由軍方控股的兩家公司——緬甸聯邦經濟控股有限公司和緬甸經濟公司涉足各個領域,從賓館到航空,從養雞農場到玉石礦。

對憲法的重新審議可能會帶來更大的變化。一年以前,重審憲法甚至還是無法想象的,現在卻由聯邦鞏固與發展黨自己提了出來。這可能會動搖軍方政治力量的基礎,而且甚至可能會讓昂山素季成為總統。

在緬甸,軍事強硬派現在在制度和經濟上都擁有最大的籌碼。人們時刻准備著應對軍事強硬派的反擊,但是反擊還沒有到來,至少現在還沒有。而且,當議會以及政府官員們對改革展開辯論時,強硬派似乎輸掉了爭論,也輸掉了選票。緬甸問題專家及顧問理查德·霍爾西說,目前軍隊和其他人一樣接受了現狀的改變。例如,軍隊並未反對緬甸聯邦經濟控股有限公司和緬甸經濟公司需要交稅的要求,而且兩家公司已經失去了對高利潤進口商品的壟斷,比如汽車、食用油、香煙、啤酒等。“這是巨大的改變。”霍爾西說。

譯者:郝偉凡

分享到:

(責編:王棟)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國際頻道今日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