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陕西江西内蒙古山东吉林移民书画商城环保县域创投招商华商创新滚动
2013年09月03日11:01|来源:海外网|字号:
海外网9月3日讯 英国杂志《经济学人》8月31日发表题为《规模太大反而不受欢迎》的文章。
全文摘编如下:
表面上看,中国似乎拥有一个无懈可击的银行体系。中国的国有银行不仅跻身于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银行之列,同时也是世界上盈利最高的银行。这些银行的不良贷款数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它们的资金足够充裕。这似乎意味着,中国对银行体系的建设应该得到全世界的称赞。
但事实并非如此。一方面,尽管中国的银行体系非常稳定,但是各家银行却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完善。近些年的信贷狂潮导致这些银行的风险贷款水平大幅上升,远远高出了它们宣布的数字。此外,利润压缩时代即将到来。所以,要想同时留住最重要的存款人和最重要的贷款方,银行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现在,把钱存到银行并不是存款人的唯一选择,他们还可以选择投资理财产品;而贷款方正在转向债券市场。这样一来,中国四大国有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将无法再通过为国有企业提供软贷款这种渠道来获利。以前,这种方式是中国四大国有银行最为常用的赚钱手段,而且操作起来非常简单。
此外,中国为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中国实行金融压制政策。在这种政策之下,普通家庭享有的银行存款利率非常低,这样一来银行就可以把补贴资金贷给国有企业。所以,中国的金融压制政策实际上就是向普通民众征收高额税款。中国国有银行的规模或许很可观,但事实上,这也标志着中国的经济对银行贷款的依赖非常大。此外,各种利益刺激促使中国四大国有银行贷款给低效率的国有企业,而那些富有活力的新兴公司却无法得到想要的贷款。
过于谨慎
中国新一届领导班子已经意识到了其中的问题,他们意识到过去的银行体系已经带来了过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国有企业的生产能力过剩。他们正在商讨让更多的私有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并敦促银行为私有企业提供更多贷款。但是,这些措施还不够。
首先,中国应该结束金融压制政策。如果存款利率能够逐渐走向自由化,那么这就会迫使银行为争夺存款人而展开竞争。如此一来,银行将会重新赢回那些流向影子银行体系的客户。现在,大多数中国银行在客户服务、风险管理或者信用评级方面都毫无经验。这一点必须得到改变。因为银行存款所带来的利息惨不忍睹,所以投资者更愿意把资金投放到房地产业或其他风险较大的领域。所以,提供较高的存款利率还可以帮助打破房地产泡沫。
第二,中国需要突破银行体系。在很多发达国家,许多非银行企业和金融市场联合银行一起发行信用卡。但是在中国,银行在发行信用卡方面仍然占据主要地位。近些年,中国的企业通过银行获得的资金是他们在证券交易所募集的资金的九倍之多。但是最近,企业债券市场发展迅速(而且大银行不再大批购进上市股票了)。中国政府应该鼓励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壮大。
第三,中国必须把银行体系与国家资本主义相分离。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最好的手段就是私有化。在规模较小的银行,比如中国招商银行和中国民生银行,私人投资者掌握着大多数股权。这些银行更多的是为小型企业和家庭提供贷款,而不是为大型国有企业提供贷款。将四大银行私有化将会有所帮助,但是如果未来发生银行业危机,那么中国政府将难以控制。此外,只要政府为国有企业提供庇护,那么银行就会将大部分贷款贷给这些国有企业。所以,大型国有企业本身也必须要遵循更严格的市场规则。
最后,中国应该对竞争持欢迎态度,无论是来自国内的竞争,还是来自国外的竞争。中国两大网络巨头腾讯和阿里巴巴已经开始提供财富管理、投资基金以及其他金融服务。现在,银行正在通过宣传来否定这些网络金融服务。监管人员担心新型商业模式可能会给金融市场带来动荡。但是,对于那些不会带来系统性风险的新型企业,监管机构完全可以实行较为松动的管制。
不过,所有的改变都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完成。中国政府可以逐渐落实这些政策。但是,一点点颠覆性创新理念将会对中国那些墨守成规的银行颇有助益,而且对中国的人民也有很多好处。
译者:郝伟凡
(责编:郝伟凡、牛宁)
经济学人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