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 新加坡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 華商滾動 紙媒

海外網海外網>>國際>>外媒集萃>>經濟學人>> 正文

三個角度透視中國經濟:供應、需求和信貸

2014年01月29日11:33|來源:海外網|字號:

海外網1月29日訊 英國雜志《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1月25日發表了題為《分為三個部分》的文章。文章稱,中國某些經濟指標呈現出正確的發展方向,但是某些並沒有。

全文摘編如下:

2013年,中國經濟規模超過了9萬億美元,但是人們對中國經濟的看法卻並不一致。這一般可以分為對立的兩個陣營:樂觀主義者和悲觀主義者,辯護者和危言聳聽者,看好中國經濟的人和看衰中國經濟的人。本月發布的數據為兩個陣營都提供了一些証據。2013年,中國經濟增速為7.7%,這比人們擔憂的情況要好一些。但是,由匯豐銀行(HSBC)發布的制造業數據顯示,中國制造業已經出現了連續4個月的下滑。

一分為二地看待中國經濟或許有些過於簡化。要想理解如今的中國經濟,最好是從三個層面進行思考。舉例來說,首先我們可以看一下三個領域的增長情況:即供應、需求和信貸。從長期來看,中國經濟可能會依賴勞動力規模和生產力發展。這一組合決定了中國在其能力范圍之內可以提供多少商品。本周公布的數字再次証實,供應方對經濟增長的限制正在逐漸加大。

中國經濟產出絕大部分是由城市勞動力創造的,但是城市勞動力的增長速度卻在大幅放緩。城市勞動力主要來源於某個固定年齡段的人群,但是這類人群的人數現在出現了嚴重的萎縮。2013年,中國適齡勞動力人數下降了244萬﹔另外在2012年,適齡勞動力人數同樣也減少了數百萬。

這是中國人口結構的轉折點,而且也是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出現顯著下降的原因之一﹔幾年以前,中國經濟增長一直保持著兩位數的節奏。至於中國經濟是否真的發揮出了全部潛能,這要取決於第二層面的增長,也就是需求的增長。一方面,在商品和服務領域的支出過少將會導致未充分就業率的上漲,即便人口數量減少也是如此(日本可以証明這一點)。另一方面,在商品和服務領域的支出過度則會導致通貨膨脹。

按照這種標准來衡量,中國的需求依然比較適度﹔而且對於政府設定的GDP增長最低目標7.5%而言,現在的需求量已經足夠了。但是,中國的經濟增速還不至於帶來任何通貨膨脹的壓力。截至2013年12月份,中國的消費者價格在一年之內僅上漲了2.5%。生產者價格有所下降,而且已經是連續第22個月出現下滑了。按照任何傳統標准來衡量,中國經濟都沒有處於過熱的階段。

中國的經濟過熱採用了一種完全不同的形式。悲觀主義者擔心的並不是需求的增長,而是信貸的增長。根據中央銀行的廣泛指標(其中包括公司債券、債券保險、銀行和其他貸款機構的貸款),去年私營領域已經發行並售出的股票增加了20%,盡管名義GDP增長僅為9.5%。現在,某些貸款恐怕面臨著違約的風險。

中國工商銀行(ICBC)代表非銀行貸款機構中誠信托有限責任公司獨家銷售的一款信貸產品很有可能在本月底出現債務違約。該信貸產品為山西振富能源集團融資30億元人民幣(合4.9億美元還多)。振富能源集團是一家煤礦企業,目前的處境十分糟糕,其副總因為在沒有銀行許可的情況下接受了存款而被逮捕。振富集團沒有能力償還債務。目前的最大問題是,該信貸產品的購買者、銷售者和發行者是否會承擔損失。

中國的信貸倒也並非隻有壞消息。另外,即便是不良貸款也並非都是同樣的問題。南安普頓大學的理查德·維爾納(Richard Werner)認為,實際上信貸也可以根據其花銷方式被分為三類,這有助於加深我們對中國信貸的理解。一些貸款花出去之后獲得了豐厚的利潤,比如用於新資本和基礎設施的貸款,這類貸款還增加了經濟的生產能力。由於這類貸款同時促進了需求和供應,所以它可以帶來更高的經濟增長,而且還不會造成通貨膨脹。

另一部分貸款被浪費掉了,這其中包括消費信貸和用於錯誤項目的貸款,比如用貸款修建了無甚用處的橋梁,或者是用貸款來開採沒有市場的煤礦。這類貸款不能增加經濟產能,但是卻可以增加需求。這類貸款對商品和服務提出了需求,但是卻沒有增加生產商品和提供服務的能力。鑒於此,這第二類信貸可能會帶來更高的通脹率,促進名義GDP的增長,但是不會促進實際GDP的增長。

由於中國經濟出乎意料地沒有出現通貨膨脹,這就顯示出,中國的信貸大多屬於第三類。這類貸款用於投資現存的實際資產或金融資產,並希望這些資產在未來可以升值。由於這些資產已經存在了,所以購買(或再次購買)這些資產時不會直接增加GDP,也不會限制經濟生產新產品和提供新服務的能力。信貸價格和資產價格可以相互促進、同步上升,即便是消費者價格保持平穩也是如此。

由於第三類信貸對經濟增長幾乎沒有貢獻,所以從原則上來說,限制這類信貸的增長並不會減緩GDP的增長。中國金融監管部門一再重申,希望緩解資產負債表的巨大壓力,尤其是對中型銀行而言,但是還要避免阻礙信貸資金流向“實際經濟”的勢頭。盡管從理論上來講這完全可行,但是付諸實際卻非常困難。

悲觀主義者認為,中國政府控制杠杆作用的舉措將會妨礙今年的經濟增長。但是,更加強勢的出口和消費者支出應該可以抵消嚴格的限制條款所產生的副作用。中國在出口和消費者支出方面還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去年,對外貿易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為負值。在2011年和2012年,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最大,但是去年又被投資所超越﹔在中國,投資是拉動需求的傳統引擎。

中國對投資依賴依然值得擔憂。然而,盡管去年其支出結構並未顯示出經濟再平衡,不過中國在收入和產出方面至少實現了再平衡。農民工和農村家庭的收入增長速度都超越了中國經濟的整體增速。4年以前,城市人口的平均可支配收入大約是農村人口的3.3倍。如今,這一數字已經下降至3.0倍。

產出的轉型具有更重要的歷史意義。去年,中國的服務業產出對GDP的貢獻為46%,最終超越了工業產出的貢獻(44%)。以前,中國經濟主要依賴為人們制造商品,現在更多是依賴為人們提供服務。實際上,去年中國增長最快的領域是批發和零售業,該領域的增速為兩位數。服務業被稱為“第三產業”,而農業和工業分別為“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在中國,服務業很長一段時間都遭到了忽視,但是現在服務業的勢頭將會証明,關於中國經濟2014年的發展前景,樂觀主義者是正確的。

編譯:郝偉凡

海外網國際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中國市場金色時代已逝 外企想生存必須要調整

中國公布2013年經濟數據 GDP增長為7.7%

(責編:郝偉凡)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經濟學人,海外網,中國經濟,供應和需求,信貸

評論時政國際娛樂文史地方華商

熱圖>

最新熱點>

盤點世界各國文藝兵和勞軍拉拉隊(組圖)

娛樂炫圖>

最新排行 >

史海鉤沉>

精選圖片>

視頻>

論壇熱帖>

猜你喜歡>

“圓臉大賽”爆紅網絡 圓臉惹人愛完爆瓜子臉

盤點香港10大豪門媳婦(組圖)

評論|時政|台灣|香港|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滾動

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