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陝西江西內蒙古山東吉林移民書畫商城環保縣域創投招商華商創新滾動
2013年08月03日11:51|來源:海外網|字號:
海外網8月3日電 《經濟學人》(Economist)8月2日發表題為《全球對石油資源的需求量或將達到令人暈眩的峰值水平》的文章
全文(下)摘編如下:
不過,用發達國家過去的經驗來推測亞洲蓬勃發展的未來,聽上去似乎有些荒謬可笑。如今,一些新興經濟體也借鑒了歐美實行的環境政策,降低燃油資源的使用比例,並出台了更為嚴厲的燃油效率標准。中國最近推行了一系列的燃油經濟性措施。為了降低國內對進口石油的依賴性,政府制定了相關的政策,使全國交通系統盡早實現使用混合動力的“跨越式”發展。如果轉型成功的話,石油資源的需求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一個合適的峰值
一些與之抗衡的因素很可能會成功地刺激石油消費。首當其沖的是坐擁全球11%的石油產量,且具有最大閑置產能的沙特阿拉伯,他們很可能會開採更多的石油,降低售價,從而使需求增長。隨后,他們再削減產量,抬高價格,從而進一步降低需求。其次,如果需求量的持續下滑帶動油價的下跌,人們很可能會轉而購買耗油量較大的汽車,就像在20實際90年代油價持續走低時他們所做的那樣。不過,隨著排放標准的日益嚴格化,過去的事情很難在未來再次上演。
如果石油的需求量時刻趨於穩定,也會造成很嚴重的環境影響。城市內的空氣質量應該比現在更好。使用天然氣為能源的車輛與使用同等的汽油相比,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更少。
另外,企業也應對融資順序進行相應的調整。目前,美國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與蘋果公司(Apple)是全球最大的上市公司。然而埃克森美孚和其他石油巨頭遠遠比看起來的更加脆弱(見文章)。伯恩斯坦研究公司(Bernstein Research)日前表示,來自北冰洋,或者在其他技術(政治)層面上對環境要求較高的新型石油每桶將花費100美元用於提煉。石油巨頭仍擁有一個能夠與天然氣巨頭並肩齊驅的光明未來,當然,這並不代表豐厚的利潤。
石油需求量下降所帶來的最大影響便是地緣政治。一直以來,石油支撐著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的“竊國政治”(kleptocracy)。如果這一贊助被削弱的話,克裡姆林宮以后就很難將自己的意志再強加給俄羅斯。沙特王子利用高油價來平衡財政預算,為奢侈的社會項目買單,以安撫沙特走上街頭抗議的焦躁不安的年輕一代。國家的巨額財政儲備可以暫時填補這一缺口。然而,一旦這些流入王室金庫的石油不再那麼容易獲得,收買反對派將變得更加困難,發生動亂的幾率也會增大。如果說美國正在轉向以頁岩氣為動力的自給自足的能源狀態,那麼未來它將很難再繼續縱容過去一手扶植的阿拉伯盟友,任他們為所欲為。在它們崛起的過程中,石油導致了許多區域性沖突。隨著需求量的下降,今后它很可能還會如此。對於這一切,大多數人應該都會樂見其成。(譯者:張婷)
全文完
(責編:牛寧)
石油資源,石油,經濟學人
網站地圖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
投稿郵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