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國際>>外媒集萃>>經濟學人

水泥業巨頭正在尋求復興 但能持久麼?

2013年06月28日09:54來源:海外網字號:

海外網6月28日電 《經濟學人》日前發表名為《水泥業復蘇了?》的文章,本網編譯如下:

水泥和石油、鋼鐵一樣,是對快速發展的經濟重要的商品。水泥的功用甚多,沒有什麼材料可以與他媲美。它可以建造房屋、道路和大型基礎設施。水泥是一個大生意:世界水泥制造商每年收入高達2500億美元。中國水泥市場佔到全球需求和產量的一半,主要有當地的工廠提供。在中國以外,六個大型國際公司包括Buzzi, Cemex, Heidelberg, Holcim, Italcementi 和 Lafarge,一共佔據了40%左右的市場,但是這行生意還很少獲得人們的關注。

很多業內人士樂見如此。生產水泥的公司多很少發聲。水泥是一種基本的粘合劑,它的配方幾百年都不變。雖然業內努力讓水泥生產過程更環保點,但是水泥仍然是一個有污染高能耗的產業。盡管如此,投資者仍應該更加關注這個行業。伴隨著建筑業在發達國家的衰退,在經歷了幾年艱難時期后,現在水泥業復興在即。收購狂潮讓各大水泥制造商成為全球水泥巨頭,當這些巨頭處理好由於收購狂潮導致的資產負債表損失,市場的水泥需求正在增長。

行業結構也使得水泥公司缺乏關注。水泥體積龐大,價格便宜,在既靠近提供重要原料的石灰石採石場有靠近客戶的大型工廠進行生產是明智的。水泥運費成本高,因此陸運距離很少超過200裡(320公裡),所以使得它的市場大多在本地。它的行業准入門檻也很高:新的水泥廠必須一年生產100萬噸,但是廠房最少造假大約為2億美元,相比而言,現有的公司擴大規模更便宜些。所有這些都意味著水泥行業容易出現寡頭壟斷,導致會階段性的引起管理部門的興趣。

少量水泥經由海運進入市場帶來一些競爭力。但是是有3%的全球生產量是跨國交易。產能過剩而沿海地區又有水泥廠(主要用於通過海運為本土市場供貨)的國家可以將多余的水泥傾銷至鄰近沿海國家,從而限制了該國的水泥價格。在遠離大的出口國(如中國、日本、土耳其)和內陸國地區,水泥價格更高、利益更豐厚。

盡管水泥也許不是全球性的,但其消費跟其他廣泛交易、與經濟擴張關系緊密的商品是一樣的。近年來,新興的經濟體迅伴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迅速崛起:他們現在消耗了全球90%的水泥產量,這個份額似乎仍在增長。而在發達國家,建筑和橋梁建設越來越少,所以對水泥的需求長期處於下降趨勢。

20年來,面臨著國內市場不斷下降的狀況的世上水泥制造商巨頭們,不斷購買發展中國家的公司。總部位瑞士的Holcim,現在大量獲取的利潤中70%來自第三世界﹔法國的Lafarge,也緊隨其后。但是,根據調查公司Phil Roseberg of Sanford C. Bernstein稱,在這場對最具吸引力的地區、最優秀公司的爭搶中,水泥巨頭們出價過高,導致“一連串價值破壞”。因為水泥制造是一個本土生意,規模效應導致跨國公司成本優勢要低於國內公司。

金融危機以來,大型水泥公司都經歷了在發達國家的暴跌銷售。在他們進入的新興市場中,新產能的增長導致價格下降。同時不論在哪,能源費用作為一大筆花銷,都有所上升。但是匯豐銀行認為水泥行業復蘇已經有了基礎。大多數大型水泥公司都已處理好自己的資產負債,降低了成本。在亞洲地區市場需求仍在增長。美國房建量在增長,即使歐洲的仍因經濟衰退而萎靡不振。由於天然氣的供過於求導致的煤價下跌,降低了能源費用,不過,仍然堅挺的油價阻礙了公司遠距離運輸水泥,各地仍然保持著寡頭壟斷。

然而,光明的前景也許不會場景。一些新型的經濟體可能已經處在快速成長的建筑業造成的水泥緊缺階段尾期。據Bernstein說,土耳其和馬來西亞乃至中國的部分地區水泥需求可能在未來五年達到頂峰。這樣的話,人們期望的水泥價格和利潤的復蘇也許不會像水泥材料本身那麼持久穩固了。(衣旭峰)

分享到:

(責編:王棟)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國際頻道今日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