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08日09:25來源:海外網字號:
海外網5月8日電 《經濟學人》日前發表名為《公共場所安全刻不容緩》的文章,本網編譯如下:
位於孟加拉首都達卡的廠房倒塌事件過后,在孟加拉境內的外國公司將面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要麼改善工廠的工作環境遷到別處
在1911年,大火席卷了紐約的Triangle Shirtwaist 工廠,導致146人喪生。這也是促使美國工業工人工作條件提升的催化劑。而今年的4月12日在孟加拉首都達卡發生了一起更為嚴重的事故,一座8層的大樓在拉娜廣場轟然倒塌。在樓內有數家服裝工廠,至少造成400人死亡。慘劇發生后,人們紛紛要求孟加拉政府及其它發展中國家加強工廠的安全保障,不然災難一定還會發生。
紐約的火災發生后,抗議工會發起了強烈的抗議。很快新的法律得以通過並實施。在那個還未全球化的年代,工廠老板和他們的客戶隻能忍氣吞聲的增加勞動成本,他們無處可逃。如今孟加拉的狀況要復雜的多,盡管貿易工會的抗議要比當年美國激烈,而且新的公共場所安全規范已經出台,但可悲的是這一切都沒有實施。在國會中工廠老板佔了24個席位,而工廠的外國雇主也完全能將工廠轉向其他低成本國家。
據說,一些知名的美國公司已經開始撤出在孟加拉的工廠,他們不是擔心提高生產的安全標准所帶來的成本上升,而是怕如果有下一場災難將會對品牌的聲譽帶來的損害。在達卡工廠倒塌事故以前還不到六個月的時間裡,另一家服裝廠發生火災,造成至少117人死亡。
然而到目前為止,大多數國際服裝品牌和零售商仍願意留在孟加拉,他們將努力提高工廠的生產環境及安全狀況,並在當地民眾中樹立良好的形象。英國的平價零售商Primark,和加拿大的Loblaw公司都表示願意賠償遇害者及其親屬的損失。在這場災難發生之前,部分外國零售商就已近開始採取措施提高生產安全標准。去年10月蓋普公司制定了一項消防安全計劃,這其中包括向工廠提供資金用於改進生產環境的費用。在今年的4月9日,在火災中受損的沃爾瑪公司撥款160萬美金委托非政府組織(NGO)可持續發展社區協會(ISC)協助它在孟建立健康與安全學會。同時,沃爾瑪還引進了極其嚴格的防火安全審計標准,並對未經授權認可生產沃爾瑪產品的工廠採取“零容忍”政策。
最終目標:安全
在過去的幾個月中,幾家國際公司已和孟加拉政府進行了洽談,就提升工廠安全而制定的長遠戰略達成了共識。最新的一次會議於4月29日在德國舉行,由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主持,有部分公司和NGO(非政府組織)的代表參會。
批評人士認為,現行的生產安全審計系統面對復雜多變的供應鏈就如同做大勾聯系一樣簡單。一些國際公司的審計制度較為透明,而其他的則魚目混雜。一些審計人員竟然在被審計工廠領薪水——雙方本身就存在利益沖突。壓力集團的工人權益聯盟執行總監Scott Nova 說審計還涉及到其他一些重要的事項,比如工人的工作時間和有些工廠雇佣童工的問題。但直到最近他們依舊缺少對工廠消防出口的檢查,哪怕是粗枝大葉的巡視。
沃爾瑪、蓋普、耐克以及其他的一些大型企業承認光有審計制度不足以改善工廠的安全條件。因此他們與工廠開展更緊密的合作來完善審計制度的缺陷。但進展依舊緩慢,甚至導致一些非政府組織開始考慮是否應呼吁全球性公司撤出孟加拉。來自商務社會國際責任協會(BSR)的克萊姆說:“通常情況下,我並不會鼓勵公司減少在某個國家的投資,但面對孟加拉的大范圍失利,你必須要考慮清楚繼續投資是不是正確的。
克萊姆先生認為美國和歐盟應該在發展中國家對其改善工作條件方面做更多的努力。他認為除去技術方面的幫助,他們還應限制進口來那些不達標工廠的產品,讓他們感覺到威脅的所在。本周歐盟則表示將認真考慮如何運用特惠貿易條款迫使孟加拉做得更好。
無論發達國家的政府採取什麼行動,制定出可靠策略的重任依舊壓在各國際服裝品牌公司身上。在德國召開的會議上,大家商討跨國企業如何交換“流氓合作者”的信息,以及促使更多的公司支持新成立的健康與安全學會。工人權益聯盟極力尋求更多的支持者來推動外國服裝巨頭簽訂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這將對孟加拉在對工廠升級上給予資金上的支持。但是隻有兩家公司簽訂了該協議:德國零售商Tchibo和美國PVH公司,后者旗下包括著名服裝品牌Calvin Klein和Tommy Hilfiger。
諾瓦先生估計完善孟加拉5000家制衣廠的安全將耗資約30億美元。他說到,這個投資的實施將持續好幾年,這樣隻不過是在每一件成衣的生產成本上多加幾美分而已。然而大多數服裝公司仍覺得這個提議太官僚和有很多限制。有些公司對蓋普公司向其承包商提供的自願激勵措施更感興趣。無論怎樣,這都迫使孟國工廠改善其安全狀況並對此給予資金的援助。這些足以說明死亡並不是拉納廣場事故的唯一結果。(譯者:石文越、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