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树和他的学生们:用甲骨拼缀逝去的商王朝

2017-12-12 11:12:34 海外网
分享:

虽然在公众眼里,这是一门冷门的绝学,但在学术上的传承其实一直井然有序。从1899年发现至今,总有一批人一代又一代、自得其乐地沉醉其中玩着“拼图猜谜”游戏。

黄天树在安阳殷墟工作站(中为刘一曼研究员).jpg

通常,一项考释的成果发表后,能否得到学界的引用和公认,需要长时间的验证。除了甲骨文本身的内证,还需要得到地下考古发掘和文献资料的验证。一些公认的已释字,随着新材料的发现,也可能被推翻。

甲骨学是交叉学科,和古文字、历史、考古等学科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黄天树老师希望自己中心的孩子们,知道得越多越好,而且对古文字各个领域各个时代一定要尽量贯通。学术发展的特点虽然是越来越细分,但如果只知道甲骨文,就会把自己困住。

中心图书室.jpg

“我们是丐帮,做的却是贵族的事”

这个贵,是指搞研究比别人花钱多、成本高,出成果又太慢。“书都太贵,黄老师总是将自己的书放到图书馆供大家阅读,经典的书他都会帮助大家复印。但可望不可及的书还是太多太贵。”

他们对于媒体乃至教科书上引用、介绍甲骨文经常出的错最不能容忍。最常见的错误是插图用“伪片”,就是现代人仿刻的东西。另一个多见的问题是把甲骨文照片或拓片放倒了,因为不认识上面的字。小学《语文》课本介绍甲骨文,所用字形也不规范。对于一些字望文生义,很多是无稽之谈,以讹传讹。“甲骨文有自己的规范,比如有断代,有自己的系统,就如同历史上的某一个人有自己的坐标与时代序列一样,我们提起哪个字,会说它是宾组、何组、黄组或者历组、无名组,每一片甲骨都有自己的代码,不同的代码意味着出土地点、修治方法、钻凿形式、卜辞格式乃至文字风格上的不同。很多看起来已经很讲究的科普读物也只是笼统地说甲骨,肯定是需要改进的。”莫伯峰说。

的确,更多的人把甲骨文挂在嘴边,却缺乏必要的了解。我们也有很多普及的书,但并不是真正的古文字专家写的——他们都太忙了,手里的工作永远都忙不完。真希望专业的研究人员能有时间,写几本简明有趣但正确无比的小册子,再讲一讲他们缀合甲骨的欢欣。“但学问一点点做下去,你就会明白,在这个领域,讲不清楚的地方比能够讲清楚的地方多多了。”

黄老师的学生有三个去了故宫博物院,那里收藏有22463片甲骨,还有两个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历史研究所,都是专业对口。谢明文曾经是黄老师的学生,之前一直进入不了状态,有一次黄老师用激将法说,每次招进来的学生,并没有指望都能爱上古文字,能有一个坚持下来真心投入就不错了。这一怒点醒了梦中人,后来谢明文研究古文字进入痴迷状态,到复旦大学读了裘锡圭先生的博士后,学术论文一篇接一篇,一发不可收。

无论是从事甲骨缀合还是喜欢释读,他们都找到了学术研究的乐趣。他们都喜欢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责编:吴正丹、武晓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