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树和他的学生们:用甲骨拼缀逝去的商王朝

2017-12-12 11:12:34 海外网
分享:

虽然在公众眼里,这是一门冷门的绝学,但在学术上的传承其实一直井然有序。从1899年发现至今,总有一批人一代又一代、自得其乐地沉醉其中玩着“拼图猜谜”游戏。

我对面的墙壁上挂着几块牌子,显示着这个不显山不露水的房间是中国古文字研究的重镇。一块是“甲骨文研究中心”,这是承担国家重大项目“中华字库——甲骨文字的搜集与整理”后于 2012年8月成立的。还有一块牌子是“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这是清华大学向教育部的“2011计划”申报的第一个文科协同创新中心,它聚合了出土文献及相关领域的几乎所有研究力量,由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联合牵头,首都师范大学和安徽大学、北京大学、湖南大学、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同为中心成员。

三个小时的课听下来,我这个门外汉也大概听明白了一些基本的东西,真是涨知识——比如,花园庄东地甲骨属于“非王卜辞”,也就是说贞人是“子”而非“王”。关于非王卜辞,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由伊藤道治、李学勤等学者提出,但由于非王卜辞较少,一直有学者对其存在表示怀疑,社科院考古研究所1991年在安阳殷墟花园庄东地H3坑发现一批丰厚的甲骨材料后,确认了非王卜辞的存在。

又比如,非王卜辞涉及许多情况,这个贵族显然特别关心王的田猎情况。有一条内容是子关心王是涉河去田猎还是溯河去田猎,那时的河就是指黄河,黄天树着重讲了这一条,说这应该是最早涉及黄河的卜辞。

在讲课中,黄天树多次强调:完整且字形清晰的甲骨图版是一切研究的基础。这,或许就是他和他的学生们要编纂《甲骨文大系》的原因吧。

“2019年就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我们正在编撰的《甲骨文大系》一定得出来了。”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给黄天树和研究中心带来的显然是更多的紧迫感。

责编:吴正丹、武晓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