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树和他的学生们:用甲骨拼缀逝去的商王朝
2017-12-12 11:12:34 海外网虽然在公众眼里,这是一门冷门的绝学,但在学术上的传承其实一直井然有序。从1899年发现至今,总有一批人一代又一代、自得其乐地沉醉其中玩着“拼图猜谜”游戏。
现在甲骨文的缀合更加精细了,不但正面的字要对上,背面的钻凿也要吻合,甲骨的厚薄也要恰当。在甲骨拼缀领域,也许人脑胜过了电脑。到目前为止,拼缀主要还是依靠人力完成,“目前电脑能做的,主要还是数据搜集、整理方面的辅助类工作,还没有一则甲骨拼缀是用电脑搞出来的。”黄老师说。
中心最成功的合作,是缀合出甲骨文中关于我国最早的流星雨实时观测记录。原先林宏明先生将《甲骨文合集》16124反、17282缀合起来,后来刘影加缀了《甲骨文合集》6017反,使得卜辞更加完整。由其中“晶(星)率西”三字可知,记载的是一次庚申夜即将结束,辛酉日即将来到时,流星雨从东往西划过的现象。王子杨据此发表了《武丁时代的流星雨记录》的文章,指出武丁时期流星雨是殷人通过观测得到的最早的真实记录。
考释一个新字需要长期的积累
在此之前还有一条与甲骨文有关的新闻引起了小小的轰动。今年7月,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布了一则“一字十万”征集甲骨文释读成果的公告:破译未释读甲骨文,单字奖励10万元;对存争议甲骨文作出新释读,单字奖励5万元。
黄天树老师参与了评审,“考释甲骨文,对于非专业人士难度很大,目前入围的都是这个界别里已经有一定造诣的年轻学者。”
国内主攻甲骨文方向的青年学者“充其量二三十人”,王子杨的主要兴趣便是文字释读,他的专著《甲骨文字形类组差异现象研究》刚获了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
从甲骨文发现至今快120年了,一共整理出4000-5000个甲骨文单字,公认已释读的字1500-2000个。在研究初期,甲骨文的释读相对简单。20世纪初,刘鹗在《铁云藏龟》中轻松辨认出50字左右,其中30多字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孙诒让写作《契文举例》,也正确释读了大约150字。“甲骨四堂”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一共释读了600-700字,贡献了已释字的一半。
王子杨说,“考释一个甲骨文字,要把这个字出现的所有卜辞辞例排列在一起,运用现代语言学和甲骨学知识,推测它的词性和大致的语义方向。再根据文字形体,分析它可以拆成哪几个偏旁,有可能跟后世的周代金文、战国秦汉文字中的哪些形体存在关联,尽量沟通前后形体演变的关系,做出有说服力的解释。得出考释结论后,要把它放回每条甲骨卜辞中进行检验。如果在卜辞上下文中较为通顺,它就很可能是正确的。”
责编:吴正丹、武晓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