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以北|平北 不能忘却的记忆
2017-12-11 11:05:15 海外网平北成为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交通站及战略依托点,牵制、抗击了大量华北日军、伪军及部分伪蒙军、伪满军,对晋察冀乃至华北抗战的胜利都具有重要影响。
一二·九运动82周年前夕,12月8日,大型文献纪录电影《北平以北》在全国各大院线公映。“北平以北”这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土地,再次走进公众视野,展开那段悲壮的记忆。
北京曾被叫作北平,广为人知。但北平以北,也曾有一个专用的名词“平北”,人们却未必知晓。
当时的“平北”是指北至内蒙古、东至承德、西至张家口的广袤区域,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在伪满洲、伪蒙疆、伪华北三个伪政权的统治之下,属于日伪“模范”统治区。由于地处长城内外,又有平(北京)承铁路、平(北京)张(张家口)铁路穿过,拥有连接平西和冀东的战略地位,这里的对敌斗争十分残酷,军民牺牲巨大,平北抗战在全民族抗战中,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一笔,历史意义深远。
1938年6月,八路军第4纵队挺进冀东,途经平北地区,播下抗日火种;同年12月在延庆沙塘沟成立了平北农村第一个党支部。1940年1月5日,在后七村霹破石建立了平北地区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昌延联合县人民政府,继而扩大成立了平北抗日根据地。
这里,涌现了八路军中唯一的知识分子团——老十团。
1935年,参加了一二·九运动一些青年学生骨干投笔从戎,奔赴抗战一线。晋察冀军区以70余名青年才俊为骨干成立了老十团,这是八路军中唯一的知识分子团。十团在平北地区纵横驰骋,英勇杀敌,展现出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和救国救民于水火的历史担当。
图|长城伏击战。
这里,也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英雄人物。
仅龙关、赤城两县,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为国捐躯。优秀指挥员、十团团长白乙化光荣殉国;中共昌延县委书记徐智甫、县长胡瑛、丰滦密县长沈爽,身陷重围,壮烈牺牲;连长谢瑞杀场浴血,英雄母亲邓玉芬毁家纾难,献出丈夫爱子六人;民兵英雄何金海,大摆地雷阵,让敌闻风丧胆……气壮山河之英雄业绩,不胜枚举。
平北成为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交通站及战略依托点,牵制、抗击了大量华北日军、伪军及部分伪蒙军、伪满军,对晋察冀乃至华北抗战的胜利都具有重要影响。
图|军民一家亲。
平北军民那种炽热不息的情感,不屈不挠的面孔,热血沸腾的英魂,将一直在历史的字里行间闪光;平北军民的铁血丹心和卓越功勋将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图片资料由北京延庆区委宣传部提供)(人民日报社中央厨房·N度生活工作室 文馨)
责编:吴正丹、武晓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