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香港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 新加坡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纸媒
2013年12月31日12:21|来源:海外网|字号:
经济史学家卡尔·波兰尼
海外网12月31日讯 英国经济学人网站12月27日发表了题为《政府和经济进步》的文章。文章称,很多人认为政府在经济运行中只起到了负面作用,实际上并非如此。
全文摘编如下:
许多人认为,政府在经济层面只起到了负面作用:比如实行令人讨厌的管制政策、对个人进行征税、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如果政府不再从中作梗,那么各国经济将会发展得更好。
但是经济史显示,事情并非这么简单。一些人认为,如果没有政府的积极干预,我们今天所谓的市场或许从来都不会出现。
政府可以通过“产业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在19世纪晚期担任德国首相。他的政府对粮食和手工业品征收保护关税(但是对工业用的原材料进口不征收关税)。凯文·欧罗克(Kevin O’Rourke)在都柏林圣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 Dublin)任职时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俾斯麦实行的这类保护主义经济政策基本上是成功的。在1875年至1914年间,关税与10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呈正相关——这些国家中包括德国和美国。
话题进行至此可能还没有争议。产业政策可以刺激经济发展。但是,一些人认为政府扮演了更加基础性的角色。一些人坚持认为,经济发展——实际上应该是资本主义的诞生——只有在政府试图颠覆传统社会、强制创造市场时才可能产生。
这一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奥地利历史学家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在《大转型》(The Great Transformation)一书中提出,英国在创造市场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劳动力市场为例:英国在1834年对《济贫法》(Poor Laws)进行了改革,在此之前,对工人阶层的救济非常慷慨。救济由地方发起,工人可以无条件获得救济物资,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人们在不用工作的情况下便可以维持生计,工作中偷懒也不会受到老板的批评。经济效率还是一个前所未闻的理念。波兰尼论述道,在这种体制下,劳动力市场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一切都在1834年发生了改变。获得贫困救济的规定逐渐变得严格起来:举例来说,政府下令,失业者不能直接领取救济金,而是应该到济贫院生活。用于济贫的开支直线下降。失业的前景不再那么美好。这样一来,人们开始更加依赖挣工资来维持生计。波兰尼称,因此劳动力市场是政府帮助建立起来的。
政府还帮助建立了土地市场。“圈地”法案大概是在中世纪兴起的。通过颁布圈地法案,政府把公共土地转变成了私人土地。苏格兰的“高地清除”运动(Highland Clearances)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其他人用类似的方式来解释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大饥荒”时英国政府采取的行动。私人土地所有者从佃农那里“偷窃”土地的行为迫使佃农转型为挣工资的工人,而不能再仅仅依靠土地为生。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往往把这种理念称为“原始积累”:殖民地时期大规模掠夺土地的行为与此类似。
其他一些更加激进的历史学家认为,政府在保证市场运行层面扮演了工具性角色。在一些论述中,似乎政府专门是为了贪婪的资本家的利益而生。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或许是其中最为激进的一个。他在早期作品中写道,医院、收容所和监狱这类国家机构在工业革命的早期出现,其目的是履行具体的经济职能。在经济繁荣时期,工人阶层可以自由地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这有助于把工资维持在低水平。但是在经济衰退期,工人阶层就被关进了监狱(福柯认为,政府编造了一些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行为合法——比如称工人患有精神疾病或污蔑工人触犯了法律)。把最贫穷的人关入监狱就把暴力叛乱的风险降至最低。
福柯后来的作品则没有这么简化主义了——比如他最著名的一本书《规则与惩罚》(Discipline and Punish),尽管书中依然存在某些左翼人士所谓的“结构马克思主义”。但是实际上,福柯得出的结论与波兰尼或者马克思得出的结论有相似之处:政府对资本主义的诞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多数人认为,政府的存在仅仅是为了平息或减轻自由市场带来的最严重的破坏。经济史则显示,政府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段来帮助维护市场的正常运行。“看不见的手”绝不是自然产生的现象。
译者:郝伟凡
海外网国际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责编:郝伟凡)
经济学人,海外网,政府,经济发展,市场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