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吉林陕西山东江西内蒙古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 华商滚动
2013年11月19日12:02|来源:海外网|字号:
海外网11月19日讯 英国杂志《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11月16日发表了题为《或许需要一些时间》的文章。文章称,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11月7日在上海出征,此次的任务包括在南极洲建设中国的第4个考察站。
全文摘编如下:
全世界各大洲都感觉到了中国的存在。如今,南极洲的这种感觉越来越明显。在过去的20里,中国在南极科学考察方面的开支已经增至原来的三倍,达到5500万美元,是北极科考开支的三倍。
和北极科学考察一样,中国的南极科考目标也非常明确。今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中国应该对极地和海洋进行勘探,目的是未来可以利用这些地区的资源。南极海盛产各种鱼类。西南极洲最近发现了一个大型油田。此外,南极洲还埋藏着丰富的煤矿以及其他贵金属矿。1991年,在南极探险的各个国家在马德里签订了《环境保护议定书》(Protocol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该协议明确规定2048年以前严禁开采南极洲矿藏;2048年,相关各国将会对《环境保护议定书》进行重申。但是,安妮-玛丽·布雷迪(Anne-Marie Brady)认为,尽管存在这种保护措施,但是对南极洲资源的开采最终还是不可避免的。布雷迪最近出版了一本新书,主题是中国的极地策略。
1983年,中国加入了《南极条约》(Antarctic Treaty),该条约规定南极洲是一个非军事化的科学基地,并形成了管理体系的基础。中国国家海洋局的陈连增称,中国目前的五年极地计划是为了提升中国的地位和影响力。11月7日,中国的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出征,这一次科考队补充了施工人员。在此次考察中,中国将在南极建立第四个科学考察站——泰山站。此外,科考队的另一个任务是勘探中国在特拉诺瓦湾(Terra Nova Bay)建立第五个考察站的具体地点。
在南极洲,主权问题是存在争议的。各国均通过建设考察站来巩固自己在南极的地位。伦敦大学地缘政治学教授克劳斯·多兹(Klaus Dodds)表示,“你可以在考察站附近插上一杆巨大的国旗。这并不特别敏感的问题。”如果中国规划的五个考察站全部完工,那么中国拥有的考察站数量将会超过英国和澳大利亚,而且仅比美国少一个。
科学当然也很重要。在联合管理中,科学能够赋予国家权威性和影响力。2008年,中国建立了昆仑站。该考察站具备深入探测技术的能力,而且该站位于极其偏远的地区,仅是为了到达该地中国科考队就尝试了6次。地下的冰层可以帮助科学家找出过去150万年的气候记录,而这将会引发一场科学巨变。
但是,大量涌入南极洲的新角色让原有势力及其科学霸权感到不安。多兹表示,“中国的意思是,‘我们并不在乎萨克里顿和斯科特这类白人欧洲英雄。’我们感兴趣的是未来。”目前,南极洲已经有350多处地区以中国名字命名,比如长城湾。
中国的学者将《南极条约》称为“富人俱乐部”,中国在这个条约里就像二等公民——布雷迪认为,中国这么说也有一定道理,因为建立考察站的热点地区已经被第一批抵达南极的国家抢占。虽然中国有些不满,但是在公开场合,中国还是坚持了求同存异的基本政策,认真遵守《南极条约》。不过,通过《南极条约》建立的检查机制并没有起到实际作用,而且对于各国在南极洲从事的活动几乎没有约束力。
此外,开发南极洲的自然资源可能比预计中来的更早。近期,南极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委员会(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召开了一次会议,结果来自24个国家的代表未能就两处海洋保护区的提案达成一致。该提案已经反复讨论了数十年,而且需要24国一致同意才能通过,但是中国、俄罗斯和乌克兰对该提案表示反对。南极洲和南极海是地球上最后的净土;如果想要继续保持这种状态,那么相关国家必须尽早通过与时俱进的框架协议。
译者:郝伟凡
(责编:郝伟凡、王栋)
经济学人,海外网 南极洲 科学考察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京ICP证130063号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