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國際>>外媒集萃>>經濟學人

在中國,如何對患者感同身受?

2013年07月06日11:49來源:海外網字號:

海外網6月9日訊 《經濟學人》發表題為《感同身受》的文章,評論中國醫療保險系統缺陷。

全文摘編如下:

去年2月27日,59歲的硬件推銷員秦海沛在上海市某醫院辦理出院,在那裡,他度過了肺癌晚期的最后治療階段。一位醫生告訴秦先生的兒子秦玲,沒有病人可以住院超過兩周,而他的父親竟呆了近三個月。第二天,秦玲寫了一封表達不滿的公開信給上海市市委書記俞正聲,並把信發布到了互聯網上。作為中國官方給出回應的新方式,上海政府在新浪微博上(一種類似Twitter的微博客服務)上發布了俞書記的回復。俞書記坦言,秦玲一家的確受到醫療保障系統缺陷的影響。“我不能保証所有的問題將被很快解決,”他說,“但我相信,大家都能明白你的痛苦。”第二天,秦海沛去世。據了解,他在生命的最后兩個月被四家醫院拒七次拒之門外。

秦海沛這種痛苦的經歷並不罕見。新聞媒體經常報道醫院將患者拒之門外,把它作為醫保系統改革隻進行了一半的最新証據。十年前的情況更加糟糕,因為沒有個人或公共的醫保來支付醫療費用,這種現象成為了常態。毛澤東時代實行免費醫療。就像80年代和90年代的中國大部分地區,注重收益,實行“自己自足”的計劃經濟。 2009年以后,政府意識到這種半市場化系統所造成的弊端,決定加快改革的步伐,讓醫療保健變得更加方便惠民。現如今,超過95%的人口享受公共醫療保險。一旦住院,醫保系統平均支付患者大約一半的費用。而另一半費用,根據2012年發表在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將由病人自己承擔。

從理論上講,改革后的醫保系統將會給重症患者提供更好的保障。但實際上,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患輕微疾病的患者往往因此獲益,而醫院為控制日漸上升的成本壓力,不得不將重症患者拒之門外。因為政府撥給醫院的醫保金額是設有上限的。醫院擔心,如果超過這個上限,他們就要做出選擇,要麼由醫院支付那些額外的金額,要麼將像秦海沛這樣的病人拒之門。

隨著醫保系統的覆蓋面逐漸擴大和加深,政府用於全國醫療衛生方面的支出份額從2001年的16%激增到2011年的30%。患者則要直接承擔超過三分之一的醫療費用。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填補其余的部分。在過去的十年間,全國醫療衛生支出總額增長了近五倍,預計2011年將達到2.4萬億人民幣(合3850億美元)。咨詢公司麥肯錫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1萬億美元,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7%。如果醫保系統的資金投入持續增長,則會帶來問題。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的初步評估表明,中國許多地方性國營的醫療保險基金將從2017年開始出現赤字。

就像在美國一樣,低效和不必要的護理使得中國醫用於醫療保健的支出越來越高。由於醫院可以獲得藥品價格的15%的金額,這就不可避免地“鼓勵”低薪醫師處方更昂貴的藥物。它和由政府為醫療服務買單的費制相結合,無關醫療需求,使得醫生對患者進行不必要的檢查和治療。

醫生的工資條

根據預算上限,醫院財政承擔高達40%的超額費用。2月份,一位北京的醫生在網上發布了一條他從同事那裡得到的消息,該同事被要求將每個病人的治療成本控制在10500元(合 1700美元)以下。該消息說,如果醫生超出了預算,那額外的費用會從自己的工資中扣除。像這樣用嚴厲的措施來控制成本的現象十分普遍。據貴州省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醫院管理者透露,在他的醫院,每位患者的醫療費控制在4300元以內。如果病人在兩周內沒有康復,他說,“我們會利用一切必要的手段讓他離開醫院。”因此,患者既被用他們並不需要的藥物和測試來過度治療,又在患有嚴重病症的情況下得不到充分治療。北京大學的顧昕說:“衛生部門制定了糟糕的游戲規則,因此,他們斷送了比賽。”

地方政府強調禁止醫院將患者拒之門外。一旦發現此類現象,醫院將很有可能會被取消營業資格。不過一直沒有報告顯示有哪家醫院被處以這種方式的懲罰。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的朱恆鵬說:“由於擁有強有力的壟斷力量,國營的公立醫院往往免受外部的檢查和競爭。雖然政府鼓勵私家醫院設立門診,但他們主要面向富人。大多數人還是要去公立醫院。

與此同時,重症患者仍在繼續煎熬。自從秦玲的父親去世后,秦玲一直試圖幫助癌症晚期的患者,讓他們得到充分照顧。不過他說,他仍然常會碰到如何讓重症患者入院治療的困擾。

譯者:王棟

分享到:

(責編:牛寧)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國際頻道今日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