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张佩纶被派赴福建会办海疆事宜,临行前慈禧还让他将筹设海防衙门的奏折正式上呈。此外,还命山西巡抚张之洞来京陛见,想让他在总理衙门任职,后来改为署理两广总督,张之洞是徐延旭的另一个重要保荐人。从本质上看,太后对“清流”帘眷未衰,是否保荐徐延旭,并非太后真正关心之核心。但在醇王心中,却因张佩纶反对枢译分设的争论产生恶感。22日,醇王在致翁同龢的私信中说:“子房(张良,此处隐指张佩纶)初识,乃一孟浪少年,少按即塌,须大加历练,始克负荷。日前译署一疏,奉有措词过当、迹近要挟申斥之旨,至今伏而不出,其嫩可知。”后来,张佩纶因马江之战遭到流放,李鸿章告诉张佩纶,根据他获得的情报,“公以戆直为醇王所嫉,非由它人下石,果尔则此结不易解也。记上年三月二十后廷诤面折,好谀者必有隐恨,后此磨折皆由此生,命耶!运耶!”
晚清政局变迁,甲申易枢是个重要事件,它标志着恭王势力的退出,慈禧太后全面控制朝政,用人格局为之一变。但易枢中诸多细节依旧扑朔迷离,迄今尚未厘清,有待根据新的史料逐步深入研究。
易枢之后,前军机大臣宝鋆曾赋一诗:
邯郸一枕笑匆匆,年近耄期心自童。
鱼藻关切仍北阙,莺花满眼又东风。
钓鳌乏术惭龙伯,失马澄观等塞翁。
寄语同升诸硕彦,不须咄咄学书空。
对于恭王,叔嫂联手执政,不过是邯郸一梦,对于慈禧,满眼东风。她启用的新人高明如何,历史的演进做出了证明。(文|姜鸣)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