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恭王下野慈禧霸权:甲申易枢,一场不动声色的政变

2015-10-19 11:18:47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分享:
字号:

1445225002774043.jpg

  1886年5月,总理海军事务大臣奕譞(中)、会办海军事务大臣李鸿章(右) 帮办海军事务大臣善庆(左)巡阅北洋海军时,在天津合影弹劾者与被弹劾者联手营救恭王

  从盛昱弹劾张佩纶、李鸿藻,到慈禧撤换全班军机大臣,反映出慈禧太后与恭亲王之间隐藏着的深层矛盾。

  自从1860年咸丰帝去世,慈安、慈禧太后联手恭亲王发动“北京政变”,去除“顾命八大臣”之后,恭亲王一直实际主持朝政,推动洋务和自强。在过去的24年里,他与太后之间,曾发生过两次重大冲突,但在朝中大臣的抗争和斡旋下,获得保全,这次罢黜,是彼此矛盾的又一次公开爆发。

  据说当初张华奎要盛昱借越南战事失利参劾张佩纶,盛昱不愿,又无法推脱,便说不如参劾军机大臣。他以为结果是引来太后对军机的申斥,却完全没有料到,他的奏折竟掀起政坛的惊天巨浪。所以第二天又上一折,为恭亲王、李鸿藻辩解。称恭亲王才力聪明,举朝无出其右。李鸿藻昧于知人,暗于料事,惟其愚忠,不无可取。以礼亲王世铎与恭亲王较,以张之万与李鸿藻较,则弗去远甚。奴才前日劾章,请严责成而不敢轻言罢斥。可否请旨饬令恭亲王与李鸿藻仍在军机处行走,责令戴罪图功。

  福建道监察御史赵尔巽也奏,礼亲王世铎等甫经入直,何能事事熟谙,是以历来军机大臣尚有学习行走之名目,况现值边疆多事,更未可概易生手,恭亲王可否予以自新之路使之戴罪自效。

  慈禧太后毫不理会,反而另颁懿旨:“军机处遇有紧要事件,著会同醇亲王奕譞商办”,将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直接拉上政坛。

  4月10日,太后命麟书暂行佩带总署印钥。12日,又命郡王衔贝勒奕劻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事务,内阁学士周德润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这创立一个新例。总理衙门自从1861年设立起,便是与军机大臣重叠设官,中外交涉与国家中枢事务由一个团队进行处理。甲申易枢时,原来兼任总理衙门大臣的恭亲王奕、宝鋆、李鸿藻、景廉都被免职,仅剩下不兼军机大臣的工部尚书麟书、顺天府尹周家楣、左副都御史陈兰彬、宗人府丞吴廷芬和署理左副都御史张佩纶。现在,任命地位很低、经验不足的奕劻来管理总理衙门,整个总署团队的人望都与原先相去甚远。

  次日,张佩纶上奏《枢臣不兼总署窒碍难行折》,借论军机大臣不兼任总署大臣会贻误时机为由,指出目前安排是将枢廷译署划为两截,就法越之事而论,电报不能迅达天听,译署不能参预戎谋,已多扞格。就各国交涉而论,既骤去一外夷素日信服之亲王,又不能见朝廷倚重之军机大臣,顿生疑忌之心,转启刁难之渐。试图为重新启用恭亲王张本。

  春天的北京,沙尘暴铺天盖地地弥漫。13日退值后,醇亲王、军机大臣和总署大臣聚集在军机处值庐西侧的隆宗门造办处商议分工诸事。张佩纶以恭亲王有大勋劳,系中外名望,不宜弃置。在朝局因自己荐人不当引发巨大变化的当口,张佩纶依然侃侃敢言,显示出的“清流”耿直风格。事后,他见到新任军机阎敬铭、张之万,他们均告诉他,醇王“大为感动”,吴廷芬说,奕劻也认为他的意见可采,遂与醇王密谈,醇王要总理衙门上奏。张佩纶坦承:阎敬铭、张之万于洋务隔膜,请枢臣兼译署是为了重起恭亲王,并非为了阎、张。他甚至询问李鸿章:“醇王既欲转圜,劻、礼亦愿调处,公能以重臣出片言相助否?”

  4月19日,总理衙门大臣以奕劻领衔上奏,列举六条理由,力陈枢、译不可分划。请以枢臣兼总署大臣。翁同龢说,此折“意在恭邸而未敢显言”。当日慈禧召见醇王时,切责总署以为非恭王不能办,传旨申饬,并任命军机大臣阎敬铭、许赓身在总理衙门行走。这样,枢臣们为恭亲王复出所做的努力就完全失败了。

责编:邢若宸

关键词:张佩纶,礼亲王世铎,封事,严谴,马江之战 聚合阅读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