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朱镕基与中国股市:创办上交所,3次救市

2015-06-23 08:47:59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分享:
字号:

000_SAHK990412518090_副本

  1999年4月12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访美期间为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主持了当天的开盘仪式,随后获赠一件印有拼音“朱”的交易员夹克。

  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曾说:“历史应该为朱镕基总理记下精彩的一笔,因为他对于全球的政治、经济都具有非凡的影响力,特别是现在,他对中国金融系统的深刻影响正日益显现出来。”这个出自2013年底的评价,让人们在当下中国的“牛市”中,不禁回想起曾经在股市上屡有“壮举”的朱总理。

  早在1998年,9月号的美国《全球财金》杂志评选当年对世界金融最具影响力人士,朱镕基名列第二。后来,美籍“中国通”、《朱镕基传》的作者龙安志说,朱镕基在金融领域所作的贡献,应该获得诺贝尔奖。他所说的贡献,自然包括朱镕基在创建和管理中国股市中曾发挥的巨大作用。

  “光靠财政不行,要意识到金融的重要性”

  时光回溯到1988年,此时距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已逾10年。在广东、福建的经济特区飞速发展的同时,有着“东方明珠”之称的上海却陷入了困境。计划经济时期,上海作为中国经济的火车头,长期享受着国家统配的廉价原材料。改革开放之后,各地区有了自主权,原材料价格大涨,上海无法继续享受低廉的价格。由于生产成本的上升,1985年到1987年间,上海市的年财政收入由181亿元跌至165亿元,到了1988年,财政收入预计仅为153亿元,颓势依旧。

  朱镕基就是在这种局面下来到上海的。1987年底,中央决定朱镕基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并提名为上海市市长人选。1988年2月6日,他正式到上海工作,当天下午,他就去财政局听了汇报。后来,朱镕基回忆起这段往事时说:“要是不会理财,市长没法当,首先得把财政情况弄清楚了。”1988年4月,朱镕基当选上海市市长,此时,他对上海的财政情况已经十分清楚:一方面,财政收不上来,政府资金困难;另一方面,为了产业转型、改善城市面貌,财政支出却在加大。朱镕基深感责任重大,他在一次会议上说:“我没有在地方工作过,一直坐在北京。所以到了上海以后,这几个月的白头发比什么时候都多。”“上海不同于其他地方,不采取一点深化改革的措施,怎么搞得下去啊!我现在是一天一天感到捉襟见肘啊!这两年政府的亏损补贴直线上升……搞不下去了。”

  在现实压力下,朱镕基意识到了金融的作用:“光靠财政还是不行,越来越意识到金融的重要性,差不多每天都碰到这个问题。”

  当时,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股份制”“股票”渐渐成为金融领域的热词。然而,对那时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股份制和股票依然是陌生事物。1988年,《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以《复旦大学出现谢百三热》为题,报道了当时研究股份制改革的领军人物、复旦大学的青年教师谢百三。那年7月10日,谢百三的宿舍门上贴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谢百三老师:市政府办公厅来电话,朱镕基市长要听你讲课,关于当前的经济热点等。时间:7月13日下午1:00,地点:福州路30号门。”谢百三看到字条愣住了,再三思量后,他决定去讲讲当时中国经济改革的两件大事——物价改革和所有制改革。

  7月13日下午,谢百三准时出现在上海市政府的一个会议室里。半个小时后,朱镕基来了。他向前来听课的上海市各经济部门的领导介绍说:“今天,我请来了复旦大学的青年教师谢百三上课,谈谈当前的经济热点问题,他很有名,很多报纸报道过他。”讲课的第一个小时,谢百三主要讲了中国的物价改革以及银行在其中的作用。朱镕基很少插话,非常认真地听着,偶尔会说“你讲下去”。在后一个小时中,谢百三说到了中国的所有制改革,也就是国企改革4种形式,其中涉及到股份制、股市、股票的大量内容,朱镕基对此非常感兴趣。“谈到股份制时,朱市长眼中闪着光芒,不断插话、问问题。”谢百三后来回忆说。听到股份制改革的内容,朱镕基担心地问:“这么搞,国有资产会不会流失?”谢百三回答说:“决不会的,净资产1元,往往可以卖到5元到10元。”在谢百三的记忆中,朱镕基以近乎挑剔的方式与他讨论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事,显然对此非常重视。

责编:许兰

关键词:上交所,中国股市,股市走势,基金入市,1986年 聚合阅读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