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先行者的底气,源于自身的专业素养与多年的工作历练
朱镕基之所以能成为中国股市的先行者,与他的个人经历不无关系。他1928年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传统的书香之家,自幼丧父,在战乱中长大,早早树立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并胸怀“经邦济世,富国强民”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理想。
1951年,身为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的朱镕基带领几百名清华毕业生,奔赴东北,投入了祖国建设第一线。朱镕基被安排到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计划处,任生产计划室副主任,正式开始了他的经济工作生涯。在东北,朱镕基年轻气盛,工作起来不要命。也正是在那段岁月,他结识了著名经济学家马洪。马洪是朱镕基的上级,对他十分赏识。
后来,东北工业部撤销,中央开始筹备成立国家计委。当时懂经济的人才匮乏,中央便从东北选调了一批懂经济又有一线工作经验的干部入京。1952年,朱镕基作为地方支援中央的干部,奉命进京。此后的6年里,朱镕基在国家计委任综合局组长、机械局综合处副处长等职。这几年间,中国经历了初步的工业化,而国家计委作为计划经济的核心管理部门,掌握了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这为朱镕基走上管理国家经济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1958年1月,朱镕基由于出言不慎被打成“右派”,并被开除了党籍。“文革”期间,他被下放到国家计委农场,养猪放羊、除草收割。
1975年,中国的政治气氛出现松动,朱镕基得以回京。起初,他被安排在石油工业部管道局的下属单位工作。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成立,马洪出任第一任所长,就把朱镕基调来工作。他当时说:“朱镕基很有水平,如果中国的官员都像他,国家大有希望。”1978年4月4日,中共中央转发《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请示报告》,9月,朱镕基终于彻底摘掉了20年的“右派”帽子,并恢复了党籍。在这20年中,朱镕基一直坚持学习。据同事说,他甚至在艰苦岁月里翻译过西方的微观经济学著作。
1979年,朱镕基离开了社科院,被他的另一名“伯乐”、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的袁宝华调到国家经委工作。当时,国家经委与国家计委是中央经济决策体系中的两大支柱,曾有“计委制定经济计划,经委执行经济计划”的说法。才华、能力、品质都出众的朱镕基受到国家经委领导一致好评。
1984年,清华大学成立经管学院,师生一致希望“邀请一名有才能、有身份、有名气的人”来做院长。这个院长不能仅仅是挂名的,更要有真才实学,能真正培养学生。校方立即想到了朱镕基。在这之后的17年间,朱镕基一直担任着院长一职。
正是朱镕基自身的专业素养,加上国家计委、经委多年的工作历练,使得他成为经济领域的行家里手,使得他有能力也有魄力,走在创办和管理中国股市的最前列。
责编:许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