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国际>>外媒集萃>>经济学人

时装业后继无人,“意大利制造”金字招牌还能闪亮多久?(下)

2013年06月28日15:43来源:海外网字号:

海外网6月28日讯 美国《经济学人》(Economist)6月22日发表题为《意大利时尚 漏针 缺乏技术精湛的工人,会毁掉意大利的制造业神话》的文章

全文摘编如下:

“专业技能的流逝会带来惨重的损失。”B&G的老板Franco Baccani说道,他为古驰(Gucci)、卡地亚(Cartier)和其他知名品牌代工。尽管如今机器生产也是需要的,但是B&G仍然十分依赖工人的手艺,来挑选皮子,进行裁剪和准备,组装,并把包的各个部分缝合起来。制鞋业的境遇也十分类似。位于佛罗伦萨东面的马尔凯大区,拥有著名的鞋类制造商托德斯集团(Tod’s Group),在它提供的700个制造岗位中,有60%都需要非常高超的技能。尽管这些工作岗位提供高薪,待遇优厚,以及政府支持项目的学徒作为新手,但是托德斯集团仍然为雇到足够的人手而感到十分为难。

尽管意大利年轻人的失业率高达35%,而初入行的皮革剪裁师每年可以挣到大约18000欧元(约合24000美元)的工资,本应该门庭若市的时尚工业,却门可罗雀。就像其他富裕国家的人一样,意大利人也看不上手工劳动,尽管这当中也需要高超的技艺,但是父母并不乐意送孩子去这一领域。教育系统,不论是那个水平的,通常没有给工作做好铺垫。意大利的大学生通常读的都是父母为他们选定的专业,而非他们自己想读的专业,而且往往在选择专业时并未充分考虑到日后的就业。

2006年,在意大利的纺织和服装领域,大约流失了86000个工作岗位,在制鞋业,也有很多工作岗位流失了。工作岗位流去了劳动力成本更为低廉的国家。这可能让意大利的年轻一代有了一种错觉,在该领域,工作稳定性再也不复存在了。

然而,手工艺人的短缺在这一领域十分普遍,以至于公司之间出现了挖对手墙脚的做法,就像足球俱乐部总是试图从具有竞争关系的俱乐部挖球星一样。因此,身怀技艺的手艺人一定能找到工作,而且会得到高薪。但代表时尚制造者的行业协会没能让民众很好地了解这一情况。目前,只有一些行业组织和大型公司(像托德斯)正在为培养业内人才而努力。

一些公司选择去海外寻找具备高超技能的缝纫师和编织师。比如,Scervino就从波斯尼亚(Bosnia)和摩尔多瓦共和国(Moldova)聘请了针织方面的专家。但是这些人也已经人到中年,离退休也并不遥远了。其他的意大利公司则将缝纫工作外包到国外,离成品只差一步之遥时,“半成品”会被运回意大利,贴上“意大利制造”的标签,这些公司因此而饱受非议。对于坚守传统的公司来说,这样的做法会损害长久以来精心维护的品牌。除非他们能够成功劝说意大利的年轻人来到这一领域工作,不然他们很难继续留在这一行里。

译者:张晓玲

(全文完)

分享到:

(责编:文博、王栋)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

国际频道今日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