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国际>>外媒集萃>>经济学人

尼日利亚农业 努力自给自足

2013年06月08日09:36来源:海外网字号:

海外网5月8日电 《经济学人》日前发表名为《但愿尼日利亚能够重整它的农田》的文章,本网编译如下:

“如果我有一个愿望清单,”一位来自尼日利亚东部塔拉巴州的农民Luka Abgu说,“我想要一辆卡车。”“种植是一件十分劳累的工作,我也不得不经常雇佣劳工。”认为自己已经年近六旬的Abgu先生说。尽管农业仍然是尼日利亚最大的劳动就业部门,但其大部分还只是为了维持生计。农民仍然使用古老而基本的种植方法和农具。在塔拉巴州的部分地区,情况正发生着积极的改变――但是十分缓慢。Awinwumi Adesina,尼日利亚最为活跃的新任农业部长,决心加快这种改变。

尼日利亚政府冠冕堂皇地谈论着农业综合经营的潜力,但这个国家却一直还在等待绿色革命的到来。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在尼日利亚一亿六千七百万的人口中,大约有60%是农民。中央银行表示,种植业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1%,不过在下半年总数据变基后,该值可能会下降。

尼日利亚本能自给自足,但显然它没有成功。该国每年花费约110亿美元来进口食物,并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进口国。总统古德勒克?乔纳森称他会在四年内将食物产量提高两千万吨,在2015年时结束进口大米的需要。但是考虑到尼日利亚日渐膨胀的人口,快速实现自给是比较困难的。联合国称到2050年,尼日利亚人口数量将会达到4亿,而其粮食产量每年只增长5%。

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石油之前,尼日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生和棕榈油出口国。但自从发现了石油,该国种植业就被忽视了,田地也被搁置。Adesina先生说道,现在尼日利亚得到有效利用的耕地不到一半; 只有10% 的种植用地被最大化地利用。比如,牛油果,美容品和润肤霜的一种原料,甚至腐烂在地上都没人收获,尽管有人说每年这样损失的价值大约在20亿美元左右。

推广小麦的替代品木薯的种植可以减少小麦的进口,而小麦进口费用在尼日利亚食物账单上占有不小的比重。南非米勒酿酒公司,一家总部在伦敦、在非洲获益巨大的跨国公司,想要扩展其在莫桑比克已经开拓的木薯啤酒生意,并且指出尼日利亚是世界上生产木薯最多的国家。近90%的木薯都被种植它的小农家庭所消费。虽然目前木薯的产量很低,但是很容易就能翻倍。

援助机构已经帮助塔拉巴州的农民种植了更好的能够进行机械加工的木薯品种。农民收到现金,然后将其再次投入到他们的农田里。但这样的策略先前已经被试过了。“(前总统奥卢塞贡)奥巴桑乔让大家都去种木薯,”塔拉巴州农民Yusuf Tsunbuji说,“我们再也不把它们当柴烧了。”

另一个困难是农业劳动力正趋于老龄化,尽管70%的尼日利亚人都不足30岁。“我拥有自己的农田已经三年了,”另一个塔拉巴州人Mikha Saleh说。他解释道,他父亲在他12岁时留给他一块地让他种。“每天我除了上学,还得在地里干三个小时左右的活,”他笑着说,“我喜欢这种独立。”

但尼政府并没能激发年轻人从事农业的兴趣。大多数年轻人更向往蓬勃发展的城市,希望快点发家致富。“务农已成为没其他事可做的人的工作,”一名救援人员说。虽然2011年一项新的贷款方案已经启动,但银行还是不愿意贷款给农民,因为还贷时间太长。并且农民受到培训的机会依然很少。但Adesina先生十分热心,愿意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建议。他说,最近他们当中大约有420万人已在国家数据库在登记。他希望这个数据到年底可以增加到1000万人。

农田到餐桌的距离太远

最大的阻碍可能是尼日利亚糟糕的基础设施:破碎的道路、不协调的水电供应。Adesina先生说,这就是为什么每天尼日利亚有45%的西红柿会烂掉。

构成尼日利亚足足一半的劳动力的尼日利亚女人,她们在结婚后往往被迫务农。 “当讨论种植成本时,男人就会把价格压下来。” 塔拉巴州的一个40岁的寡妇Victoria Lucas说道,她和自己的6个孩子一同劳动,种植木署,山药和玉米。“他们知道我一个人干不了。”

除了其他方式外,Adesina先生还试图将政府从化肥采购及分销业务中分离出来,以帮助农民。尼日利亚人的化肥使用量仅相当于印度同行的十分之一。政府补贴化肥已经有三十多年了,但是形式主义和政府腐败阻碍了津贴的分发,限制了生产。“我们这是在补贴腐败,” Adesina先生说道,“而不是补贴农民。”

因此他引进了一套制度,经销商通过此制度允许用代金券来支付购买肥料的费用。并且外国人也被鼓励对当地的化肥公司进行投资,希望可以压低化肥价格,最终提高产量。一家叫做Indorama的印度公司表示,其计划投资12亿美元在尼日利亚兴建化肥厂。(石文越、王栋)

分享到:

(责编:王栋)

相关新闻 >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

国际频道今日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