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國際>>外媒集萃>>經濟學人

時裝業后繼無人,“意大利制造”金字招牌還能閃亮多久?(下)

2013年06月28日15:43來源:海外網字號:

海外網6月28日訊 美國《經濟學人》(Economist)6月22日發表題為《意大利時尚 漏針 缺乏技術精湛的工人,會毀掉意大利的制造業神話》的文章

全文摘編如下:

“專業技能的流逝會帶來慘重的損失。”B&G的老板Franco Baccani說道,他為古馳(Gucci)、卡地亞(Cartier)和其他知名品牌代工。盡管如今機器生產也是需要的,但是B&G仍然十分依賴工人的手藝,來挑選皮子,進行裁剪和准備,組裝,並把包的各個部分縫合起來。制鞋業的境遇也十分類似。位於佛羅倫薩東面的馬爾凱大區,擁有著名的鞋類制造商托德斯集團(Tod’s Group),在它提供的700個制造崗位中,有60%都需要非常高超的技能。盡管這些工作崗位提供高薪,待遇優厚,以及政府支持項目的學徒作為新手,但是托德斯集團仍然為雇到足夠的人手而感到十分為難。

盡管意大利年輕人的失業率高達35%,而初入行的皮革剪裁師每年可以掙到大約18000歐元(約合24000美元)的工資,本應該門庭若市的時尚工業,卻門可羅雀。就像其他富裕國家的人一樣,意大利人也看不上手工勞動,盡管這當中也需要高超的技藝,但是父母並不樂意送孩子去這一領域。教育系統,不論是那個水平的,通常沒有給工作做好鋪墊。意大利的大學生通常讀的都是父母為他們選定的專業,而非他們自己想讀的專業,而且往往在選擇專業時並未充分考慮到日后的就業。

2006年,在意大利的紡織和服裝領域,大約流失了86000個工作崗位,在制鞋業,也有很多工作崗位流失了。工作崗位流去了勞動力成本更為低廉的國家。這可能讓意大利的年輕一代有了一種錯覺,在該領域,工作穩定性再也不復存在了。

然而,手工藝人的短缺在這一領域十分普遍,以至於公司之間出現了挖對手牆腳的做法,就像足球俱樂部總是試圖從具有競爭關系的俱樂部挖球星一樣。因此,身懷技藝的手藝人一定能找到工作,而且會得到高薪。但代表時尚制造者的行業協會沒能讓民眾很好地了解這一情況。目前,隻有一些行業組織和大型公司(像托德斯)正在為培養業內人才而努力。

一些公司選擇去海外尋找具備高超技能的縫紉師和編織師。比如,Scervino就從波斯尼亞(Bosnia)和摩爾多瓦共和國(Moldova)聘請了針織方面的專家。但是這些人也已經人到中年,離退休也並不遙遠了。其他的意大利公司則將縫紉工作外包到國外,離成品隻差一步之遙時,“半成品”會被運回意大利,貼上“意大利制造”的標簽,這些公司因此而飽受非議。對於堅守傳統的公司來說,這樣的做法會損害長久以來精心維護的品牌。除非他們能夠成功勸說意大利的年輕人來到這一領域工作,不然他們很難繼續留在這一行裡。

譯者:張曉玲

(全文完)

分享到:

(責編:文博、王棟)

相關新聞 >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國際頻道今日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