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 评论 资讯 财经 华人 台湾 香港 历史 社区 视频 新加坡 德国 荷兰 滚动

纠结王石

2016-09-08 13:22:23 环球人物
分享:

说王石是中国最具大众知名度的企业家,毫不为过。尤其是在2001年之后,他登珠峰、出书、谈恋爱、游学英美,频频引发关注。有人说,王石明明可以靠商业“教父”身份吃饭,却偏偏以大众明星身份生存。

1469069056518.png

王石(图片来源:《环球人物》)

“石”硬还是“石”软

征服

王石见到姚振华时,姿态是强硬的。这从他自述的见面细节可以看出来,他强调是姚振华主动委托冯仑安排见面,他强调见面的4个小时里姚振华很健谈,“有点收不住嘴”。在这样的描述中,很容易浮现出一个寡言少语、冷峻打量的硬汉王石形象,以及一个走传统人情路子的潮汕商人姚振华形象。

王石气质强硬或许是因为生于军人家庭,而且他的母亲来自锡伯族——一个以能征善战著称的游牧民族,王石承认自己的血液中也流淌着这种野性。无论是当兵、做企业还是登上珠峰,硬汉形象几乎成了他的标签。

王石44岁那年,医生在他的腰椎部位发现了血管瘤,而且已经压迫到神经。医生告诉他,这种情况可能导致瘫痪,做手术则存在风险,建议他不要运动,最好坐轮椅。王石不肯,他觉得要是坐上轮椅就“真的瘫痪”了。后来一位骨科专家对他说,如果这个血管瘤不变化,就没有必要开刀;但如果恶化,也就没有挽救的余地了。考虑之后,王石决定不做手术。他想趁着还能走动,去西藏进行一次“心灵之旅”。

1997年,王石首次入藏。在珠峰大本营,他见到了中国登山队的高级教练金俊喜。此前由于雪崩,中日联合登山队的17名成员全部在梅里雪山遇难,金俊喜因身体不适提前撤下而躲过一劫。但他从梅里雪山来到珠峰大本营,准备再次登山。王石问他:“为什么还要去?”金俊喜回答:“死去的已经死去了,但活着的还要面对,还要走完他们没有走完的路。”这对王石触动极大,他从此开启了挑战极限的征程。

2000年,王石在西藏创造了攀高6100米的中国滑翔伞最高纪录,以此作为自己的50岁生日礼物。2003年5月,王石第一次登上珠峰,又创下了当时中国人最高登顶年龄的纪录。

“很多人觉得我了不起,但他们的理由让我很不服气,说我‘年纪最大’,好像我的了不起只是年纪太大了还能登顶。”王石曾这样调侃。此后4年中,他又成功登上11座高峰。他最佩服的登山家是日本人三浦雄一郎,首次登珠峰时62岁,二次登顶时67岁,王石希望自己能打破这个纪录。

强烈的征服欲是每一位成功企业家必备的素质,但王石表现得比其他人更突出。在传记里,他承认自己从小就很好胜。2003年,他对媒体回忆创业动机时说:“当时我作为三十出头的大学毕业生,放着广东省外经贸委这样的好工作不干,而是到深圳下海经商,引起过很多人的费解。一般人判断:人生在世,不是为名就是为利。但我既不图名也不图利,就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

按王石自己的话讲,“1983年赤手空拳到了深圳”,第二年“白手起家组建万科”,并把万科打造成了全国最大的地产商、第一批上市的地产企业。1995年在内地上市的331家公司中,房地产企业有29家,至今具有配股资格的只有3家,万科是其中之一。直到1999年,已经在商界登顶的王石辞去万科总经理职务,正式“让位”。

“宝万之争”爆发后,一位知名财经评论员对《环球人物》记者表示,与同龄企业家相比,王石的物质欲和权力欲都不算高。“作为万科创始人和精神领袖、中国地产界‘教父’,能在巅峰之时急流勇退,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但王石毫不讳言自己的野心。在他写的《道路与梦想》一书中,讲创业之初的标题是《燕雀焉知鸿鹄之志》,还分成了上下两个章节。据和他一起在深圳登山的朋友说,王石不喜欢走成形的路,总是自己带一把砍刀,一边开路一边走。

对于登山的深层意义,王石曾说:“有时人生的目标不是很清晰,但总要给自己高一点的目标,达到后再给自己更高一点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他挑战的是自己,战胜的也是自己。

责编: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