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释永信回应澳洲买地:不想让少林寺成摇钱树

2015-04-09 08:50:32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分享:
字号:

489e98b9t6409ee62955a&690_副本

  学诚法师

CCPT6140_副本

  2015年3月24日,明影法师在北京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本刊记者 傅聪 摄)

  禅宗如何拥抱现代生活

  禅宗已走过千年曲折。如今,佛教很热,禅也很热,禅宗应该如何适应现代社会?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和修学禅宗的明影法师分别给出了答案。

  《环球人物》:我们知道,中国的佛教有八大宗派,有人用一句偈语概括为:“密(宗)富禅(宗)穷方便净(土宗),唯识耐烦(法相宗)嘉祥空(法性宗)。传统华严(宗)修身律(宗),义理组织天台宗。”这里概括的禅宗特点准确吗?

  学诚法师:禅宗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中国佛教八大宗派形成于隋唐,各有特点。但其他诸宗自唐武宗灭法后元气大伤,唯有禅宗长久兴盛,这与禅宗本土化最彻底有很大关系。

  明影法师:和其他宗派相比,禅宗不重理论学习,不重宗教仪轨,而是讲究顿悟,简单直接,是把所有精力投入在最重要的问题上,行的是“鸟道玄路”,好比小鸟飞上山的路径,是最快捷的。

  《环球人物》:但中国本土的布衣百姓只是拜佛,很少修禅,修禅的大多是知识分子。

  学诚法师:历史上很多文人学士都喜好修禅宗。唐朝的王维、北宋的苏轼就是很典型的代表,宋代的《五灯会元》里记载了很多文人学士与禅僧互动的故事。修禅可以帮助知识分子从现实的荣辱中超越出来,同时也能启发知识分子的独创精神。

  明影法师: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就做两件事——读书和做官。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但他们从四书五经里学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修心的智慧。那么禅作为最透彻、最锐利的智慧,自然为士大夫所追逐。

  《环球人物》:除了让士大夫追逐,修禅能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吗?

  明影法师:六祖说过,“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意思是我们每个人的本心跟佛是一样的,本来就是圆满、智慧、自由、清净的,只要认识了它,就成佛了。那么普通人怎么修呢?“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你只要不断观察自己的过失,发现自己的问题,就是在修行。“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你本来就有智慧,只是被你的毛病掩盖了,改掉毛病,智慧就打开了。

  《环球人物》:禅院影响现代生活,也被现代生活干扰,有些禅院成了景点,怎么办?

  明影法师:旅游一方面影响寺院清净,可同时也是佛教传播的平台。一座寺庙若是个好地方,有文化,能净化人心,自然会有人来,那就让这一切自然发生,而不用人为打造旅游品牌。吸引游客和创造经济利益不是寺院核心价值,寺院的核心价值是修道,是传承智慧传统,同时安慰社会人心,让劳动者在这里得到休息,获得精神支持。

  《环球人物》:禅宗应该走出中国,到国外去发展吗?

  明影法师:应该走出去,对禅的热爱是全球性的。但我国佛教在“文革”期间一度中断,从1982年恢复宗教政策到现在,也刚刚30余年。很多寺院的教育、修行传统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还在探索中。这就意味着我们还没有固本,此时向外传播,时机尚未完全成熟。我们目前还是应该以恢复自己的教育传统为本,再由内及外发展。

  学诚法师:禅宗历史上对东亚各国的佛教,乃至历史文化都产生过深远影响。上世纪60年代至今,禅宗也已在西方国家蓬勃兴起。未来,中国佛教走出国门,充分发挥慈善公益、文化教育等社会功能,可成为落实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有力支点。

责编:邢若宸

关键词:释永信,少林寺,本寂,北传佛教,义玄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