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释永信回应澳洲买地:不想让少林寺成摇钱树

2015-04-09 08:50:32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分享:
字号:

  “天下称第一,是禅不是拳”

  释永信与禅武少林

DSCF0010_副本

  年轻的释永信在打坐。

  2015年3月,《环球人物》记者前往河南嵩山少林寺。凌晨5点,整个山上就热闹起来,少林武术学校的孩子们穿着统一的练功服,成群结队围着大山跑步、练功,一片生机勃勃的气象;寺院内,方丈释永信带领众僧人以及海内外的法师、居士、书法家等,正在筹备3个小时后开始的转轮大藏经“万人抄经”启动仪式,这是释永信今年策划的一大盛事。

  借助各种野史小说,许多人都知道少林寺有座藏经阁,内有众多“少林秘籍”。但很少有人知道,去年4月12日,一部原版刷印,完整再现清朝雍正、乾隆时期大藏经原貌的《清敕修大藏经》也被护送至少林寺。这部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官刻大藏经,已成为少林寺的重要文化标志和镇寺之宝。“今天的启动仪式后,我们将向全球佛法和书法爱好者征集手抄经卷,从中海选出一万人,保存其手抄大藏经。”释永信说,“机会难得,能够入藏,很有意义。我正在练习,也要亲手抄上一卷。”

  启动仪式结束后,方丈室里聚满了各方来客。一名政府官员与释永信讨论某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释永信听完后说:“你们这个项目很好,但是投资商的选择要慎重,最好不要让煤老板做大股东,将来会很麻烦,他们只考虑怎么利润最大化,而忽略自然文化的保护。”他说话时丝毫不顾忌官员身旁就站着几个投资商。官员频频点头,拿笔记录,释永信又说:“现在只要有好环境,就有好项目,保护好你们当地的生态环境最重要。”话音刚落,不待官员告辞,另一旁的信徒快步走上来给方丈磕头,表达来意……这样的会客、谈话、接待,只要释永信在,就源源不断。

  修行

  如此这般迎来送往,释永信的佛法修为到底如何?这是他经常被诟病的地方。

  “客观来说,释永信朋友多,事情多,对他修行的时间有影响。现在他年龄大了,其实是很累的,但也没办法。你是寺里当家的,这些事你能不管?领导来了要见你,你说你要修行,让领导先等着?这不可能。”登封市宗教局前负责人、与释永信相识20多年的郑宇(化名)告诉《环球人物》记者,“但我观察了几十年,他还是时时刻刻以出家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他每天4点就起床,上早殿,然后和大家一起过堂吃饭。他每天打坐两小时,早晚各一次,午休也多是打坐休息。他说腿一盘上,万念俱空,很容易静下来。禅宗的‘公案’,也就是典故,他知道很多,平时说话经常引经据典,颇有禅机。有一次我和他散步,他胖,走不快,我就开玩笑:‘你这么胖,是不是吃肉了?’他当即答:‘大象不吃肉,怎么那么胖?’”

  郑宇认为,释永信的修为来自他的勤奋和爱书。“忙完这些迎来送往,释永信就爱看书。别看他学历不高,有人给他捐了钱,他就拿去买书,大部分买的是有收藏价值的古书,以便充实少林寺图书馆。他方丈室的楼上放的全是书,一箱一箱的。”据郑宇观察,释永信看书以佛教典籍为主,其他政治、历史、文化、新闻、艺术各个方面的书也都看。“他知识面比较广,无论是佛法,还是国家大政方针,说起来都头头是道。这对他决策少林寺事务很有帮助。”

  经常有人问释永信:“你是不是高僧?”

  释永信觉得,中国历史上有两种崇拜,一种是圣人崇拜,一种是英雄崇拜。对高僧顶礼膜拜就是圣人崇拜的一种。“我研究过高僧,读过高僧的传记,要成为历史上的高僧,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我现在只是想,将来如何让少林寺为社会多做一些事情,至于是不是高僧,我并不看重。”

  他的心境已历练得平和、通透。郑宇回忆:“我刚来登封市宗教局的时候,释永信接任住持没几年,光凭热情,还不了解政府部门的运作流程。他觉得对的事,就希望能赶紧给他批,给他落实,事事催着急办。但宗教局作为一个行政部门,需要层层上报,有些事得权衡着来办,甚至缓一缓再办。比如1993年,少林寺接到了一个台湾方面的邀请,释永信觉得是宣传少林文化的好机会,催着我们赶紧给他办赴台手续。但上级部门很谨慎,最终几番沟通,几番修改邀请函,才成行。”郑宇笑着说,“现在的释永信可比以前老成多了,心态比较从容,做事考虑得比较周全。你看,针对一些非议,他都能平静对待。以前一听到,可会气得满脸通红。”

责编:邢若宸

关键词:释永信,少林寺,本寂,北传佛教,义玄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