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永信说:“我们追求的是平常心、长远心、要学会用一生的时间来修行,用一生的时间来用功。”图为释永信在少林寺内。
谈心态:“出家人动身,不动心”
《环球人物》:佛门讲求“六根清净”,您能做到吗?
释永信:社会上看我们出家人的生活,往往外表看得多,其实,我们有自己的生活原则。“六根清净”是要求我们净化日常生活,只要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心性清净,那么我们的意念就自然而然地随之清净了。一个人平时修行福德深厚,他坐起禅来,境界就高;如果一个人平时业障深重,他坐禅坐一辈子,也没有境界。
我经常对僧人们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希望大家能领会我老调重弹的苦心,因为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活法。
《环球人物》:您每天应酬很多,这会不会让您离“真正的活法”越来越远?
释永信:出家人无所谓忙,“动身,不动心”。在少林寺当方丈很辛苦,每天要坚持领众修持,还要关注少林寺的发展,占用了我很多时间。所以,我也不希望一直在这个位置上,希望有好的接班人,自己早点退下来。到那时,我就轻松自在了,能跟其他僧人一样,每天待在禅堂里坐禅,甚至回到山里边去闭关。
《环球人物》:您现在的生活和出家时想象的生活差距大吗?
释永信:应该是有差距的。刚出家的时候,就想着过上山林的生活,悠闲自在。出家后一看,佛教面临这么一个时代,一个现状,我就潜心思考怎样传承,怎样振兴,怎样使少林寺发扬光大。我认为这是我作为出家人的责任。
我今生今世能不能够成佛作祖,这且不去讲它,我至少能为佛教界做一些事情,这也是一种修行,一种功德吧。
《环球人物》:您平时也用新款手机和电子产品,这不违背修行者的清规戒律吗?
释永信:我们是生活在新时代的僧人,应该利用这些技术,让它们为佛教服务。上世纪90年代初,河南最早开通一批模拟手机,我们的僧人就开始用了。少林寺办网站也很早,1996年就开始了。过去在藏经阁里保存一本书很不容易,核对一个名相也很不容易,现在网上很容易就查到了。
我们出家人看待世间万物讲的是因果,任何一个新事物都是因果的表现。我们善于去接受,并视为一种工具,一种方便。我们用出世的眼光来看待入世的事物,自然也就能够以智转境而不被境所转。
《环球人物》:网上什么内容都有,僧人怎么约束自己?
释永信:依我看来,关键是僧人的信仰是否坚定。少林寺的寺规是祖师们定下来的,初进寺院有“三皈五戒”,沙弥(7到20岁之间,没有受满各种类戒律的出家男子)要守“十戒”,像我们受过具足戒(年满20岁的出家男女要守的各种类戒律)的僧人,要守250条戒律。寺院每个堂口还有清规,客堂、禅堂、斋堂、殿堂包括方丈室都有规约,都很严格。
僧人之所以接受这么多戒律清规,是因为我们有信仰。出家修行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清风明月,诗情画意,同样要面对很多问题,如果信仰不坚定,就会陷入新一轮的烦恼。相反,信仰坚定,网络上那些干扰算什么呢?
《环球人物》:您怎么看出家人的七情六欲?
释永信:和尚不准有婚姻恋爱关系,否则就犯根本大戒,要离开僧团,没有一点含糊。人的七情六欲生之俱来,没有这种欲望就没有必要修行受戒,因为他没有犯戒的能力,哪里还用得着修?我们佛教要的是六根俱全,有七情六欲的人,更提倡童真入道,这样才具有挑战性。要你依靠自己的定力和修行来克服,从而更加磨练你的信仰和意志。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