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海外网专访单霁翔: 两岸故宫携手共办“90周年庆典”

2015-03-11 10:04:00来源:海外网 分享:
字号:

目标二:实施“平安工程”,确保故宫平安

“平安故宫”工程是经过深入调查文物建筑保护状况,文物库房藏品保存环境,文物安防技防设备,文物保护科技设施,开放路线观众接待条件,员工工作生活区域,以及端门广场、大高玄殿等周边环境,发现在文物建筑、文物藏品和观众接待等各个环节,均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有的方面相当严重,需要及时加以解决。2012年5月,故宫博物院凝聚全体员工的智慧,形成“平安故宫”工程方案,以彻底解决故宫存在的火灾隐患、盗窃隐患、震灾隐患、藏品自然损坏隐患、文物库房隐患、基础设施隐患、观众安全隐患等7大安全问题。“平安故宫”工程提出后,很快就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高度关注,刘延东国务委员用整整一天时间在故宫博物院的开放与未开放区域、地面与地下库房进行调研,对于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状况深感忧虑,对于深化“平安故宫”工程方案提出明确要求。

2013年3月4日,《“平安故宫”总体方案》正式上报国务院。4月16日,国务院刘延东副总理再次到故宫博物院西玉河基地调研,并主持召开“平安故宫”工程总体方案现场会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文化部、公安部、科技部、武警总队、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政府等八个部门在会议上都进行了积极的表态,“平安故宫”工程方案得以批准。刘延东副总理强调,要把“平安故宫”工程作为重大文化建设工程,全面提升故宫博物院的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传播和服务观众能力,实现故宫博物院的高水平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广大民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国家软实力作出新贡献。

“平安故宫”工程的近期目标,是争取用3年时间,在2015年,即故宫博物院成立90周年之时,有效缓解目前存在的防火、防盗、防雷、防震、防踩踏等方面的重大安全隐患,解除其中最紧迫、最危险的隐患点。“平安故宫”工程的中长期目标,是用8年时间,在2020年,即紫禁城建成600年之时,基本实现故宫博物院进入安全稳定的健康状态,全面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迈进世界一流博物馆行列。

“平安故宫”工程的保护对象包括三个方面。一是17余万平方米故宫古建筑群的安全,二是180余万件文物藏品的安全。三是每年1500余万观众的安全。“平安故宫”工程主要解决故宫面临的七个方面安全隐患:

一是火灾隐患。对于故宫古建筑群来说,这也是最需要排除的隐患,因为木结构的古代建筑最怕火,实际上故宫博物院建院以来最惨痛的一次教训也是火灾,即1987年景阳宫火灾,损失严重。故宫博物院高压消防系统覆盖不全面,一些古建筑周围未设消防栓;防雷避雷设施有所欠缺,古建筑因雷击损坏及引发火灾时有发生;为展览、安保等需要在古建筑群内设置的电气线路密如蛛网,因老化发热等因素随时可能引发火灾;因办公、藏品库房面积不足等原因临时建设的“彩钢房”也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同时,还有观众吸烟等不文明的行为。

二是盗窃隐患。前年盗贼进入故宫博物院展厅盗走展品的事件,使安防技防设施落后的状况得到关注,与近年来全国各地新建的现代化博物馆相比,故宫博物院安防技防系统老化,设施相对落后。故宫博物院安保设备建于上世纪90年代,10多年没有升级,无法适应当前盗窃手段不断提升,呈现集团化、智能化和暴力化的趋势。

三是震灾隐患。北京地处燕山地震带与华北平原中部地震带的交汇处,历史上多次发生强震,因此必须常备防震意识。故宫博物院文物库房中的文物藏品和日常原状陈列的文物展品,虽然采取了一些传统的简易防震手段,但是很不系统、规范,缺少必要的减隔震措施,因库房面积严重不足,瓷器等脆弱文物无法装入囊匣而集中叠累,均存在严重防震安全问题。就目前状况而言,如果发生强烈地震,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建筑、文物藏品和观众疏散等方面,均会出现很多问题,必须引起高的关注。

四是藏品自然损坏隐患。囿于地库空间的局限,故宫博物院180万件藏品中目前仍有约一半只能利用古建筑作为库房,由于古建筑内不能通电源,因此没有空调设施,库房内夏季潮湿、冬季干燥,对文物藏品保管极为不利,更加上一些文物库房空间狭小,藏品大量堆积,例如有的文物库房内家具文物堆积高达10-11层,由于缺少藏品柜具,一些金属文物、古代乐器、西洋钟等堆放在地面上,保管条件恶劣。故宫博物院的展室均在古建筑内,除少数几处可以实现相对有限的温湿度控制外,基本处于自然状态。这些藏品面临寒、暑、光、尘等自然条件的威胁,无法达到文物保护的基本条件,日积月累,造成致命的隐性伤害。由于陈列展厅的文物展柜,不能适应文物保管和陈列展览的实际需要,不能有效地密封,亟需进行系统地、分批次地更新。

五是文物库房隐患。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内涵丰富,其中相当数量的珍贵文物藏品对于保管环境有特殊要求。但是,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库房使用年代久远,布局分散,与近年来一些新建大型博物馆的文物库房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很多原状库房由于年久失修,室内古代建筑装饰和陈设保护状况不佳,缺少通风、防尘、恒温条件,造成有的原状文物损毁严重,亟待抢救性保护。故宫博物院在20世纪80年代建设了一期地下文物库房,90年代又建设了二期地下文物库房。目前,地下文物库房内保管了90万件文物。经过20-30年的运营,故宫博物院的地下文物库房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存在一些地下水渗漏问题,虽然并不严重,但是对于地下文物库房来说是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二是由于当时的条件制约,二期地下文物库房采用的是水冷式空调系统,在地下文物库房上方储备了约50吨水作为冷却水源,目前冷却管、蒸发器已锈蚀,一旦开裂,文物将遭灭顶之灾。三是空调系统缺乏调控功能,整个地下文物库房只能设定一个温度、一个湿度,而不能根据每间库房所保管文物类别对于温度、湿度进行单独调节,目前故宫博物院的地下文物库房是按照书画文物所适宜的保存条件设定温湿度,因为相比之下书画文物最为脆弱,但是对于一些其他类别文物来说就不一定合适,例如墨的保存就希望湿度大一些,否则就会出现干裂。同时由于地下库房的新风送量不足,因此对于长时间工作其间的员工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六是基础设施隐患。故宫博物院基础设施大部分建于上世纪50—80年代,有的甚至可以追溯到明代,缺乏统一规划,老化、腐蚀严重,存在跑冒滴漏,甚至爆裂现象,隐患重重。随着工作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故宫博物院内地上、地下的基础设施管线类别不断增加,布局愈加复杂,犬牙交错。同时,数量不断增长的空调设备、数量不断增加的机动车,增添了很多安全隐患。

七是观众安全隐患。目前,故宫博物院每年接待观众约1500万人次,且仍以年均约100万人次的速度递增,构成了全世界数量最庞大、结构最复杂的观众群,由此造成的人身伤害等突发事件威胁不断加剧。虽然故宫博物院没有发生过观众踩踏事件,但是隐患日益加剧。观众在紫禁城内参观过程中,要经过高低错落的复杂地形,万一发生一些不文明的推搡行为,老人、孩子等相对弱势群体将面临严重威胁。

“平安故宫”工程主要包括七项重点内容:

一是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建设。

调研发现目前世界一些著名博物馆都在寻找未来的发展空间,有的已经得以实现,有的正在实施。例如雅典卫城博物馆在雅典卫城山上,由于地处古代遗址范围,空间狭小,观众密集,于是就在距离卫城山340米之外,建设了新卫城博物馆,透过新的博物馆展厅的窗户,可以清晰地看到雅典卫城,馆舍的扩大使博物馆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在建设了第二处馆舍之后,在本世纪又扩建了第三处较大规模的新馆舍,成为一个不断生长的博物馆。大英博物馆虽然没有另行选址扩建,但是智慧地将建筑内部巨大的围合空间进行了顶部覆盖,形成了大规模的观众共享空间。东京国立博物馆经过五期扩建,如今在上野公园附近形成一个不同展示功能的博物馆群。同时,调研发现世界上很多博物馆在馆舍增建扩建的时候,特别注重文物藏品科技保护设施的完善,例如我曾经考察过的埃及国家大博物馆,虽然博物馆部分还没有建成,但是首先建成了大规模的文物藏品保护中心,拥有8个文物科技保护工作室,每个工作室都有数千平方米的使用面积,分为修复不同性质文物藏品的工作平台,这是一个世界级的平台,来自世界各地的文物保护科技人员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文物修复,开展学术研究,看了以后非常令人羡慕。我认为故宫博物院北院区也要拥有中国文物藏品科技保护修复的世界级平台,这样才能使180余万件院藏文物及时得到保护修复,也才能实现故宫博物院文物科技保护修复技术对博物馆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去年4月访问台北故宫博物院,了解到他们也在台湾南部的嘉义县,正在开始建设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院区,计划2016年建成。一个北院区、一个南院区,不谋而合。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选址在海淀区上庄南沙河畔。此前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从北京市文化发展的全局考虑,曾经建议故宫博物院在北京历史城区传统中轴线西侧的天桥附近选址建设,我认为故宫文化和天桥文化不易兼容,而昔日皇宫在紫禁城外面寻找发展空间,大多选择在西北郊地区,例如畅春园、圆明园、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组成的“三山五园”,均在今日海淀区范围内,形成传统。因此故宫博物院此次发展还希望在西北方向选址,同时,历史上故宫博物院在海淀上庄地区有一座昔日烧琉璃建筑材料的窑厂,可以利用起来。这一建议得到了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海淀区政府的支持,于是就有了故宫博物院北院区。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整体规划用地47万平方米,一期工程准备安排12.5万平方米的建筑,容积率不高,易于营造良好环境,也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将通过征集方案获得优秀设计。希望未来故宫博物院北院区的建筑群与环境景观,能够体现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结合,同时也应该是一组绿色的、低碳的、零排放的现代化智能型建筑群,满足今后博物馆丰富的使用功能。故宫博物院北院区中最主要的功能是文物保护修复中心,旨在解决故宫博物院大量大型珍贵文物,例如家具、地毯、巨幅绘画、卤簿仪仗等,因场地局限而长期无法得到及时、大规模的科学保护和有效展示的问题,同时把文物修复的传统技艺,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技能展示给公众。文物保护修复中心规划面积20000平方米,其中5000平方米实现开放展示,使社会公众可以参观文物藏品保护修复的过程,了解博物馆科技人员的幕后工作及其意义。

在使用功能方面排在第二位的是博物馆展厅,规划面积55000平方米,如果加上5000平方米对外开放展示的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共计有60000平方米的展览设施,相当于一座大型博物馆。由于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数量大、价值高,因此社会公众希望观赏到更多的精品文物藏品,故宫博物院应努力创造条件,把更多的文物藏品展示给观众。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展览设施的建设,将有力改善目前故宫博物院缺少展览空间的不足,一些大型主题展览将可以系统地加以安排,实现应有的震撼力、影响力。在故宫博物院北院区还将建设古典宫廷园艺中心,重新振兴紫禁城宫廷园艺。同时建设数字博物馆,使故宫博物院数字技术能够得到展示。

目前,故宫博物院北院区项目已经完成规划构思,正在进行项目前期建筑策划与概念设计研究、编制项目建议书等工作。同时周界报警工程、宫廷园艺研究中心园林景观改造工程等开始实施。几年以后,故宫博物院北院区的建成,将为实现故宫博物院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也将为北京市增添一处大型文化设施,使故宫博物院的文化资源更好的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预计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开放以后,每年将迎来不少于300万的观众。

责编:姚丽娜

关键词:故宫,周年庆典,两岸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