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海外网专访单霁翔: 两岸故宫携手共办“90周年庆典”

2015-03-11 10:04:00来源:海外网 分享:
字号:

文化资源之三:每年1500万以上的观众

每天到访的数以万计的可爱的观众,既是故宫博物院的文化资源,也是现时最大的压力。10年前的2002年,故宫博物院的观众数量是700万,当时世界上观众数量最多的博物馆是法国卢浮宫博物馆,10年以后,2011年故宫的观众增长了一倍,达到1400多万,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座观众数量超过1000万的博物馆,2012年故宫博物院的观众数量继续增长,达到1534万。2012年10月2日,是故宫博物院历史上观众最多的一天,达到18.2万人。2013年我请教过卢浮宫博物馆馆长,他们去年的观众也达到了历史上最多的900余万人。

除此之外,故宫博物院每年还要接待大量包括各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来自世界各地和国内不同民族、宗教、文化、教育行业的人士。例如2011年故宫博物院接待国内外贵宾团体和免费参观的学生团体843批,51127人。因此,故宫博物院的观众,是世界博物馆领域数量最为庞大、结构最为复杂的观众群体。同时,故宫博物院观众的淡季与旺季差距非常明显,在每年的观众流量曲线图上呈现出“双针一峰”图形,即“五一”、“十一”两根针,暑期一座峰。进入故宫博物院的观众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90%的观众几乎都是目不斜视,一直往前走,不往两边看,急于去看皇帝曾经坐在什么地方,再往前走去看皇帝曾经躺在什么地方,再往前走就到了紫禁城的北部,往往看过御花园后就来到故宫博物院的后门神武门。出门以后有的观众会抱怨说,没有看见故宫博物院的书画、瓷器、玉器等珍贵文物藏品。其实大量的文物展览都在东路、西路和外东路、外西路,布局十分分散,很多观众没有时间参观。例如去年“五一”,文渊阁首次对观众开放,之前通过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故宫博物院制定了如果观众过于集中的疏散预案,但是当日仅有数十名观众进入文渊阁参观。有的观众去过台北故宫博物院,进博物馆以后看到的都是文物陈列,感觉文物展品很丰富,实际上台北故宫博物院同时展出的文物展品数量3000件左右,而北京故宫博物院同时展出的文物展品数量一般在9000件左右,但是由于过于分散,相当一部分是原状陈列,容易被观众所忽视。

总之,故宫博物院所拥有的三大文化资源,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级文化资源。即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木结构宫殿古建筑群,世界上收藏数量最多的中国文物藏品,世界上数量最多且结构最复杂的观众群体,这些都说明故宫博物院应该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博物馆,一座对于社会民众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博物馆,一座对于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承担更加重要责任的博物馆。同时,故宫既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地,又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馆,还是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这些文化身份集于一身,就要求故宫博物院应该通过不懈地努力,成为既值得骄傲,又令人尊敬的文化典范。

再看故宫博物院的三大目标。

面对这座历经沧桑的古代宫殿建筑群,面对这座独具特色的博物馆,面对未来,故宫博物院提出了三个发展目标:

目标一:“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

600年前,在今天故宫博物院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正在进行举国瞩目的大规模建设,1420年永乐皇帝肇建的紫禁城气势恢宏的落成。也就是说,到2020年紫禁城就要迎来600岁的生日。同时,这一年很具象征意义,就国家来讲我国政府宣布将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对于故宫博物院来说,国务院批准的两项重大文化工程都将在2020年完成。第一项是“故宫整体修缮”工程,这项工程从2002年开始实施,计划用18年的时间,每年国家财政投入1亿元专项资金,至2020年基本完成故宫古建筑群的整体修缮。第二项是“平安故宫”工程,这项工程去年4月获得批准,将历时8年时间,也是计划到2020年完成。这两项史无前例的重要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完成的节点都是2020年,而这一年恰恰就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因此极具象征意义。希望通过这两项重要文化工程的顺利实施,能实现“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的理想。

紫禁城城墙以内占地72万平方米,而目前故宫博物院的用地范围已经扩大到106万平方米,也就是1.06平方公里。一是在紫禁城的南面,增加了端门和午门与端门之间的“端门广场”。二是在紫禁城的北面,增加了北海和景山之间的大高玄殿道教古建筑群。正是由于这两个区域都在紫禁城筒子河之外,因此对于故宫博物院来说非常难得。因为紫禁城每天晚上五点半必须进行清场,闭馆关门,而端门和大高玄殿则可以继续对外开放,通过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和“故宫讲堂”,以及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继续对市民们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开放,进一步履行博物馆的文化传播职能和社会使命。

故宫博物院在已经编制完成的《故宫总体保护规划大纲》基础上,正在组织编制《故宫总体保护规划》。规划蓝图是故宫博物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依据,应给予高度重视。规划将对故宫博物院1.06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人、地、房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合理确定每1平方米用地的性质,每1平方米建筑的功能;合理调整和确定功能分区和使用功能;合理确定动态交通、静态交通的路由和定位;合理确定各类基础设施的规模、布局和标准;合理确定故宫周边环境的整治和控制措施等,以便今后在《故宫总体保护规划》的指导下有序开展各项保护工作。

“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就要继续努力完成文物整体修缮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木结构建筑群,“故宫整体修缮”工程格外引人注目。这项工程于2002年10月开工,第一个项目武英殿古建筑群竣工后,成为今天的故宫博物院书画馆。“故宫整体修缮”工程是文物整体保护工程,因此不仅仅对每一栋文物建筑进行修缮,同时应在“整体保护”方面做好文章,力争通过“整体保护”解决好包括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在内的故宫博物院健康发展问题。例如通过整体保护修缮工程,将不合理占用故宫用地和古建筑群的单位搬迁出紫禁城,维护故宫的完整性;通过整体保护修缮工程,拆除与历史文化环境不协调的现代添加建筑,维护故宫的真实性;通过整体保护修缮工程,将现状文保科技部门散在的工作机构迁出红墙以内区域,在西河沿区域整体安排,以利于扩大对外开放范围;通过整体保护修缮工程,将故宫内长期存在的大面积堆料场和花房等在紫禁城外安排,消除安全隐患和恢复历史景观。总之,通过“故宫整体修缮”工程使故宫古建筑群的整体保护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故宫整体修缮”工程的实施,一方面的意义是使古代建筑能够恢复它的健康状态,益寿延年。另一方面的作用是使故宫博物院的开放范围逐渐扩大。在此次整体保护修缮工程开始之前,也就是2002年之前,故宫博物院对观众开放范围大约占紫禁城的30%,经过10年持续的保护修缮工程,目前对观众开放范围已经达到了52%,再到“故宫整体修缮”工程完成之日,故宫博物院对观众开放范围将达到76%,这也是我们目前还有信心能够应对不断增长观众数量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故宫整体修缮”工程已经进入常态化实施阶段,要坚持“先救命后治病”的原则,优先修缮存在严重危险隐患的、能产生较大社会效益的、能更好发挥社会功能的文物建筑。“故宫整体修缮”工程要稳妥地安排年度文物建筑修缮计划,加强修缮过程中的管理,进行科学严格的勘察、设计、论证和施工,遵循《文物保护法》和文物工作方针,最大限度地保留历史信息,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注重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即使用传统建筑材料、传统工艺技术,按照传统形制进行修缮,维护故宫古建筑群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加强保护修缮工程中的科学研究,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研究,把“故宫整体修缮”工程实施过程始终作为科学研究的过程。切实在文物建筑修缮中加强科研意识、课题意识,做好每一项文物建筑修缮工程详细记录,及时撰写文物建筑勘察设计报告和保护修缮工程竣工报告,陆续出版工程实录和研究报告。

今后不但要注重文物建筑的大修,还要注重文物建筑的岁修,注重日常的保养和维护。同时还要努力处理好保护修缮工程与正常开放的矛盾。

“故宫整体修缮”工程不是一般的建筑施工工程,而充满智慧的文化传承工程。例如倦勤斋保护修缮工程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倦勤斋位于故宫东北隅的宁寿宫区域,在乾隆皇帝作为太上皇宫殿的花园部分之中,仅是花园四进院落中最后一进院落的最后一座建筑,建筑本身并无特别之处,但是这里凝练了江南园林造园艺术的精华,整座建筑的设计、构造、装饰,都可以窥见乾隆皇帝的审美旨趣。室内空间被巧妙分隔,建有二层仙楼和一座微型戏台;以竹黄、云锦、双面绣等当时流行于南方的工艺装饰,营造出北方建筑内的南方庭院环境。同时,倦勤斋所用金砖地面、紫檀木构、和田玉镶嵌等建筑材料,可谓登峰造极,尤其是戏台顶部以藤萝架和庭院景观为主题的巨幅通景画,令人叹为观止。保护修缮这幅通景画时,发现它是裱在一种特殊的纸质材料上,那种纸质材料来自于安徽山区生长的一种草,于是工程研究人员到当地寻找这种材料,并由当地工匠恢复使用这种草质材料制作纸浆,经过反复研发,制作出符合质量的传统材料,运到故宫,重新应用到倦勤斋的通景画修复工程中。由此可见,保护修缮工程往往伴随着大量研究和传统技艺传承工作。倦勤斋保护修缮工程前后经历了7年时间,这是故宫博物院对室内装饰装修进行的首次大规模保护修缮工程,由于其技术工艺与材料方面具有的复杂性,使这一项目具有开创意义和挑战性。为此,故宫博物院和美国世界文物建筑保护基金会密切合作,付出了艰辛努力。目前乾隆花园保护修缮工程仍在继续,预计在2019年有望竣工,对此人们充满期待,但是更加重要的是,任何一项保护修缮工程进度永远要服从工程质量。

实现“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六百年”的目标,还伴随着环境的整治。今日紫禁城内存在一些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环境杂乱的地方,例如昔日的内务府区域,由于原有建筑早已不存,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先后在此建设了三层地下文物库房,此后地面逐渐变为施工暂设、堆料场地、职工停车场所。希望通过环境整治,建设与内务府原有建筑布局、体量相呼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传统形式建筑,可以作为书画部、器物部、宫廷部等专业部门的办公用房。一方面由于这些部门的日常工作与地下文物库房之间联系密切,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使这些部门离开目前使用的南三所等文物建筑,排除安全隐患。

另一处需要进行环境整治的地段是南库区域,这里长期以来是施工备料场地,堆放着大量施工材料和建筑构件,环境十分脏乱。希望经过环境整治,恢复历史风貌。南库古建筑可以作为集中保护家具文物藏品的库房,故宫博物院现有6200件明清家具藏品,大多数由紫檀、黄花梨等珍贵材料制作,具有重要研究和观赏价值。但是目前存放于十几处地面家具库房,由于保管条件制约,缺少空气调节、防尘防腐保护措施,甚至有的家具藏品堆放至11层,亟待改善保护条件。由于南库古建筑规模较大,便于增加集中保护设施,并可以对家具文物进行仓储式保护展示。

实际上,长期以来故宫博物院还有两个愿望,一是希望把西华门两侧的“影壁楼”拆除。这组建筑是“文革”时期为遮挡北京饭店东楼对中南海的视线影响而建设,但是严重损毁了文物建筑,也影响了紫禁城的壮美。为了建设这组建筑,当年将西华门两侧的登城楼马道全部拆掉,造成紫禁城古建筑群的残缺,今天如果登西华门实施文物藏品管理,只能从别的城门绕过去。因此有必要恢复紫禁城文化景观的完整性和西华门古建筑群的真实性。二是希望恢复紫禁城城墙和筒子河之间历史上的围房。今天故宫博物院的职工编制是1450人,隶属于34个部处,其中半数左右是行政部处,另外半数是专业部处。希望通过筒子河围房的恢复,使行政部处能够搬出紫禁城,这样既可以使紫禁城内减少办公人员和停车的压力,也可以进一步扩大开放区域面积,为观众提供更多的参观空间,还有利于故宫古建筑群的安全。这两个愿望的实现,都需要经过艰苦努力,需要达成社会共识。

责编:姚丽娜

关键词:故宫,周年庆典,两岸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