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微信公号“民生周刊”发表文章《六成是假货?网友补刀 淘宝质疑 工商总局反击 商务部插话》,全文如下:
1月23日,工商总局发布了一份《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检测结果显示,淘宝网的正品率最低,仅为37.25%,约六成商品为非正品。三大知名B2C平台中,京东的正品率为90%,略高于天猫的85.71%和1号店的80%。
网友:我来给淘宝补两刀
12月份在淘宝三次购物,两次买到假货。作为一个消费者,想跟淘宝说,谦虚一点不会死,你再强大的公关也摆脱不了淘宝上有卖假货的事实。
网友微博段子:
淘宝:我被工商总局欺负了。
大家:咋了?
淘宝:那厮说我卖假货。
大家:那你卖了吗?
淘宝:别人都卖假货。
大家:那你卖了吗?
淘宝:他们说没授权就不是正品。
大家:那你卖了吗?
淘宝:我也打过假。
大家:你丫到底卖假货了吗?
……
淘宝公开信:标准不同和神一样的逻辑
1月27日晚间,淘宝网微博发布了一封作者为“一位80后淘宝网运营小二”的公开信。这篇题为《刘红亮司长:您违规了,别吹黑哨!》直接点名国家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刘红亮司长,称其在网络查假货问题上违规、吹黑哨,暗讽工商总局多次抽检“标准不同和神一样的逻辑”。
文章称:“贵司此次共抽检了92批次商品。某电商只抽查了1件,得出了正品率为0的结论。另一家电商只抽查了3件,得出正品率100%的结论。而在淘宝网上一共抽检了51件商品,得出了淘宝仅37%的正品率,也就是63%的售假率。可是,淘宝日均在线商品总量超过10亿件。何况,淘宝是拥有数百万商家经营的大平台,居然是和自营的B2C商家放在同一纬度比较,如果不是疏忽,那么必定是故意。”
淘宝公关部表示:“如果是我们自己打假,因为数据量非常大,所以都会根据数据模型,包括图像类的数据处理,来做打假的事情,包括对曾经售假的账号的管理,这是我们自己打假的方式。”
目前,淘宝网微博已删除了这份公开信。
工商总局回击:阿里傲慢情绪、假冒伪劣商品不少
1月28日,工商总局网站发布专门针对阿里巴巴集团网络交易平台的《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
据白皮书,网监司司长刘红亮称,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存在主体准入把关不严、对商品信息审查不力、销售行为管理混乱、信用评价存有缺陷、内部工作人员管控不严等5大突出问题,并对阿里巴巴集团提出“要守住底线,克服傲慢情绪”等工作要求。
《白皮书》称,“淘宝网工作人员涉嫌提前向违法网店泄露相关信息,造成工商部门查处工作被动。”“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工具被恶意利用。部分商品在质量保证期内出现问题时消费者的自身权益难以得到维护。”“假冒伪劣商品不少,违禁品屡除不尽,违法行为疏于管理,存在有选择性规避倾向,为不正当竞争行为提供成长空间,履行义务时乱用平台优势地位,存在店大欺客现象。”
商务部:淘宝工商总局之争 加大电商整治力度
29日上午,商务部召开发布会,对淘宝与工商总局之争“发声”。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设在商务部的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办公室负责人已通过商务部网站发表看法,他在此重申,表示要对电商加大整治力度。
商务部公布去年以来,查处违法案件11000多起,关闭屏蔽网站3400多家,查获进出境侵权商品9000多批次,20多万件。下一步将继续把互联网领域专项整治推向深入,健全电子商务领域法律法规,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市场监管能力,加强政府与企业和行业组织的合作,为消费者营造放心满意的网购环境。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