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国际

中国学者:抗战时美国从未将中国视为真正盟友

2013年06月04日14:17来源:当代中国研究所字号:

  核心提示:尽管美国为了其自身的利益,在提高中国国际地位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美国是不可能真正把中国当成与其它大国平起平坐的一员的,更不用说与美国了。

点击进入下一页

  (驼峰航线 资料图)

  本文摘自:当代中国研究所网站,作者:王巧荣,原题:论抗日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

  从1937年7月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过程,先后采取了“避免介入”、“援华制日”、“结盟抗日”、“扶蒋反共”政策,不同的政策对中美关系及中国对日战争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本文将依次对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作一简要回顾,重点探讨美国实施每项政策的原因,并对每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析。

  一、美国“避免介入”政策(1937年7月—1938年10月)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在卢沟桥挑起事端,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事变发生后,中国政府为了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援助,在实行就地武力抵抗的同时,不断呼吁英美等国制止日本侵略。中国政府认为,英、美在远东拥有重要利益,又是《九国公约》的签署国,有制止日本侵略的法律义务;只要英、美合作出面制止日本侵略,就能避免中日间战祸蔓延。然而,美国此时却在远东推行“避免介入”政策。

  7月12日,针对中国要求美国出面调解的请求,美国国务卿赫尔表示,美国对中日双方保持“公正、友好的态度”,希望双方“都要克制”,拒绝了中国的要求。[1]P(214)美国还拒绝了英国先后在7月14日、20日提出的英美联合出面“调停”中日冲突的建议。美国既不愿采取任何实际行动,以免得罪日本,但也不愿看到日本在中国肆意妄为。

  在7月16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发表了一个声明,要求中日双方都遵守国际社会所认可的准则,以维护中国的正常生活秩序。8月13日,日本侵略扩大到上海,上海战争不仅将使中日间矛盾更加激化,而且会大大损害英美在华利益。然而,美国却只是重申“7. 16声明”原则的普遍意义。

  美国此时采取“避免介入”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孤立主义、和平主义思潮此时正在美国盛行。美国的孤立主义思想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不能把美国的“命运与欧洲任何一部分的命运纠缠在一起”的话语被后来美国的孤立主义者奉为圭臬。孤立主义者认为,美国有得天独厚的两洋保护,世界上其它国家间发生的纠纷与美国关系不大,美国无须卷入。他们反对美国采取“国际主义”的外交政策。一战结束后,美国和平主义、孤立主义思潮一度盛行。这股思潮对当时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制约作用。

分享到:

(责编:刘猛、于海军)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

国际频道今日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