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海外网>>国际

中国学者:抗战时美国从未将中国视为真正盟友【6】

2013年06月04日14:17来源:当代中国研究所字号:

  结束语

  综上所述,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原则,是最大限度地实现美国国家利益。在这一原则指导下,美国政府根据抗日战争不同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其对华政策的进行了多次调整。

  抗战初期,由于美国对日本的侵略目标还没有清醒的认识,国内孤立主义、和平主义势力强大,国际上“绥靖”主义思潮盛行,再加上美国在日本有可观的经济利益,所以美国采取了“避免介入”对华政策;

  日本在华侵略扩大,严重威胁到美国的在华利益,特别是德、意、日法西斯结盟后,美国政府更加深刻认识到日本也是世界秩序的破坏者,而中国人民英勇顽强地抵抗日侵略的斗争,对美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美国开始采取“援华制日”政策。但是,由于美国还没有充分做好战争的准备,再加上欧战爆发后,美国的“先欧后亚”战略,因而美国的“援华制日”政策是以避免与日本发生正面冲突为目标的。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国在亚太地区反法西斯的主战场的作用,美国采取“结盟抗日”的对华政策。抗日战争末期,美国政府为了使战后远东国际局势向着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美国采取了“扶蒋反共”的政策。

  由此可见,在抗战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无论做何调整,但是调整的原则只有一个,即实现美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9] [美]约瑟夫. C. 格鲁.《使日十年》[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

  [2][8] [美]赫伯特· 菲斯著. 周颖如等译. 《通向珍珠港之路—美日战争的来临》[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3.

  [3])关在汉选译.《罗斯福选集》[C].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2.

  [4][13]陶文钊.《中美关系史》[M](1911—1949年).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5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C](1775—1989).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6]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1931—1941, VOL. 2.

  [7]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Japan, 1931—1941, VOL. 1

  [10]]《中美关系资料汇编》[Z](第一辑).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57.

  [11]《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记录摘编》[Z].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

  [12]石源华.《中国民国国外交史》[M]. 上海: 上海出版社, 1994.

  [14]张其昀.《党史概要》[M](第3册). 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 1979.

  [15]《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1840—1949.7)》[Z](下卷),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

  [16] [美]迈克尔. 沙勒.《美国十字军在中国》[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2.

分享到:

(责编:刘猛、于海军)

美图精选 >

国内国际台湾华人视频论坛

评论 >

图片 >

视频 >

国际 >

国内 >

娱乐 >

港澳台 >

文史 >

国际频道今日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