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收藏首页|简体|繁體
首页评论时政台湾华人国际财经娱乐文史图片社区视频专题创投吉林南粤商城创新中原招商县域环保创投成渝移民书画IP电视华商滚动
海外网>>国际>>外媒集萃>>新闻周刊

新闻周刊:美国之于以色列意味着什么

【2】

2013年05月13日08:23    来源:海外网        字号:

达扬的这段论述在今天会是一条精辟的微博,但对此你要有清醒的认识——美以联盟的特殊性是无法用段子来描述的。它可比一片坚果林要深远得多,也从来就不止于“胜者为王”这一哲学;美以两国人民几乎颠覆了政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及国际关系的自明之理。我们之间的关系自然有金钱、武器以及建议的存在,但还有更微妙的成分。

要理解两国之间的微妙关系,你需要回顾长远的过去,回到杜鲁门政府时期。

但是我们还是先来讲讲近几年情况吧。如今大多数以色列年轻人会用一些基本的像素勾勒出美国:互联网、9/11、智能手机、《犯罪现场调查》(CSI)、蝙蝠侠以及奥巴马。在这个满是“美国”标签的世界里,以色列人总和世界上的其他人民站在一起,从《西区故事》的翻拍到“占领华尔街”印记的T-恤衫都不难看出。但我们(以色列人)从来就不曾有过纯粹的反美主义,既没有打上欧洲人的烙印也不是穆斯林的那种类型。我们太过于依赖美国,但也乐此不疲。

这还不是全部,这也不代表全部以色列人。许多习惯、礼节以及惯常用语都无法用翻译表达出来。以色列犹太人不是曼哈顿市区那种贝果面包犹太人,而更像是欧洲炸肉排与中东鹰嘴豆泥的融合。美国式的率直与以色列式的直言不讳并没有相处得很融洽。以色列人的理想主义色彩很浓,他们中既有正统主义者也有社会主义者;他们乐于追随美国人的享乐主义,但美国人却认为以色列人多少有些粗野。

在过去,距离因素得考虑在内——你必须跨过两片海(地中海与大西洋)才能从特拉维夫抵达纽约。现如今我们在网上就能追踪到对方的飓风和导弹轨迹,而以色列人还总爱抱怨新一季的《南方公园》更新两星期后才能登陆以色列。以色列的古老文化层与美国新兴的文化层想融合,从莫比-迪克(《白鲸》)到《广告狂人》,我们实现了无缝链接。

但以色列从未真正被美国文化殖民,我们不会因为在“圣地”(伯利恒教堂)开设了第一家麦当劳而欢欣鼓舞。相反,以色列人会挑选,会重塑和改造。我们的“硅溪”同美国老大哥“硅谷”的竞争平静而友好,近几年的电视市场也是如此。当一个弱小文化面对全球文化还能表现出创造力和不拘一格的特点,那说明它的状况很好。我希望以色列能找到输出创造性思维的路子。

分享到:

(责编:刘猛)

相关新闻 >

视频 >

  • 女毒贩让婴儿吸毒女毒贩让婴儿吸毒
  • 女生学校里遭群打女生学校里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