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海外網>>國際

中國學者:抗戰時美國從未將中國視為真正盟友

2013年06月04日14:17來源:當代中國研究所字號:

  核心提示:盡管美國為了其自身的利益,在提高中國國際地位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美國是不可能真正把中國當成與其它大國平起平坐的一員的,更不用說與美國了。

點擊進入下一頁

  (駝峰航線 資料圖)

  本文摘自:當代中國研究所網站,作者:王巧榮,原題:論抗日戰爭時期美國對華政策

  從1937年7月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美國對華政策經歷了一個不斷調整過程,先后採取了“避免介入”、“援華制日”、“結盟抗日”、“扶蔣反共”政策,不同的政策對中美關系及中國對日戰爭產生了不同的影響,本文將依次對這一時期美國對華政策作一簡要回顧,重點探討美國實施每項政策的原因,並對每項政策的實施效果進行評析。

  一、美國“避免介入”政策(1937年7月—1938年10月)

  1937年7月7日,日本軍隊在盧溝橋挑起事端,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事變發生后,中國政府為了爭取國際社會的同情與援助,在實行就地武力抵抗的同時,不斷呼吁英美等國制止日本侵略。中國政府認為,英、美在遠東擁有重要利益,又是《九國公約》的簽署國,有制止日本侵略的法律義務﹔隻要英、美合作出面制止日本侵略,就能避免中日間戰禍蔓延。然而,美國此時卻在遠東推行“避免介入”政策。

  7月12日,針對中國要求美國出面調解的請求,美國國務卿赫爾表示,美國對中日雙方保持“公正、友好的態度”,希望雙方“都要克制”,拒絕了中國的要求。[1]P(214)美國還拒絕了英國先后在7月14日、20日提出的英美聯合出面“調停”中日沖突的建議。美國既不願採取任何實際行動,以免得罪日本,但也不願看到日本在中國肆意妄為。

  在7月16日,美國國務卿赫爾發表了一個聲明,要求中日雙方都遵守國際社會所認可的准則,以維護中國的正常生活秩序。8月13日,日本侵略擴大到上海,上海戰爭不僅將使中日間矛盾更加激化,而且會大大損害英美在華利益。然而,美國卻只是重申“7. 16聲明”原則的普遍意義。

  美國此時採取“避免介入”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孤立主義、和平主義思潮此時正在美國盛行。美國的孤立主義思想具有深刻的歷史根源。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在《告別演說》中不能把美國的“命運與歐洲任何一部分的命運糾纏在一起”的話語被后來美國的孤立主義者奉為圭臬。孤立主義者認為,美國有得天獨厚的兩洋保護,世界上其它國家間發生的糾紛與美國關系不大,美國無須卷入。他們反對美國採取“國際主義”的外交政策。一戰結束后,美國和平主義、孤立主義思潮一度盛行。這股思潮對當時美國的外交政策產生著不可忽視的制約作用。

分享到:

(責編:劉猛、於海軍)

美圖精選 >

國內國際台灣華人視頻論壇

評論 >

圖片 >

視頻 >

國際 >

國內 >

娛樂 >

港澳台 >

文史 >

國際頻道今日推薦 >